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云南这个边疆小城吹起乡村旅游“民族风”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8日 18:50: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的一栋傣家吊脚楼里,89岁的咪宰金佝偻着背,坐在一台老式织布机前,一双像用枯树拼成的小耙子似的手来回倒腾着,织布机随之“哐、哐”地响,声音飘到夏日午后的傣族寨子里,转瞬和蝉鸣鸟叫融为一体,一种恰如其分的祥和蔓延开来。

织傣锦 通讯员 程浩 供图

  老人在织傣锦,一种流传在傣族民间的古老的手工纺织品,能做成床单、裙子、包等日用品。

  老人女儿今年刚退休,专门开了网店卖傣锦及寨里的茶,有游客来寨子时,她会主动推介,争取做成每单生意。

  老人的故事,是一个缩影——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与乡村旅游似乎有着天然联系。

  江城县地处中、老、越三国交界,国境线长达183公里,全县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还多。“只要我们把资源、文化、市场等优势利用好,乡村旅游一定能成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江城县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江城县 通讯员 程浩 供图

  外修“容貌” 内通“经络”

  7月的整董村,夏意正浓。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传统的傣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伫立。沿着天然石铺筑的寨子主干道行走,民俗歌舞表演广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展室、傣家特色的农家乐一一进入眼帘。院墙爬满藤蔓植物的傣家民居干净清爽,点缀在房舍上的傣族风情饰画、生产生活用具散发着历史的陈香。

  整董村在江城县西南部,有770户3200多人,多数是傣族。有村民回忆,以前村寨里的路都是土路,房子多是以叉叉房和茅草房为主,居住环境总结下来就是:“晴天灰满桌,雨天泥裹脚,粪草堆墙角,脏水遍地泼”。

  几年前,江城县把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和乡村旅游结合,外修“容貌”,内通“经络”,对整董村每家每户的傣家吊脚楼进行修复保护,并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厕所卫生化、垃圾粪便处理无害化,构建起寨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居住环境。

  虽然环境提升了,但没文化底蕴还是留不住游客。整董村鼓励村寨的文化传承能人带徒传艺,每年开展4次包括织傣锦、武术、傣语、竹编等传习活动,并组织个人、集体参加村、镇级的民间艺术、手工艺比赛等,同时开展文化示范户的创建工作。

  对此,村民们参与度很高,自发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文艺队,专门展现整董傣家风情。只要到了节庆日子或农闲时间,队员们便身着傣族服装载歌载舞,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

乡村旅游“民族风” 通讯员 程浩 供图

  文化跟上了,整董村的乡村旅游逐渐热起来。特别是逢周末或节假日,一辆辆载满游客的大巴车、小轿车、越野车便驶入这个风景秀美的傣族寨子。

  游客多了,村民们日子好过了。通过扶持,村里已发展起特色农家乐12家;村里每年举办“泼水节”,全村3200多人直接受益,涉及建档立卡户178 户700多人;傣族服饰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整董村曼贺井村民小组的傣族人喜欢穿傣装,傣族妇女都会缝制适合自己的衣服,目前已发展傣族服饰手工作坊1家。

  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村里的名气越来越大。2014年,整董村曼贺村民小组上榜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曼贺井村民小组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但是,镇政府和老百姓“不知足”,“我们将通过全力打造整董乡村特色旅游小镇,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最新消息是:目前,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整董村塔展洪瀑布景区正在施工中,整董村温泉旅游项目也正在做可研究性报告。

  “项目全部建成的话,游客会更多,我家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好!”咪宰金女儿期待地说。

  乡村旅游已成当地脱贫攻坚的新生力量

  整董村借助傣族寨子红红火火搞乡村旅游的同时,60多公里外的国庆乡龙潭村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发展起现代观光农业,并把观光农业升级为民族节庆品牌,助推脱贫攻坚。

  “山上有片果,名字叫三丫,红红的像火把,酸酸能掉牙。”每年8月,龙潭村里,成熟的三丫果挂满枝头,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美景的享受,来玩的游客不仅能观赏和品尝三丫果,还可以体验农家活动,与少数民族共同欢度节日。

  三丫果又名红恋果、相思果,是江城县特有的一种生态水果,其果肉以三瓣为主,有紫色和白色两种,多汁、酸甜,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从2011年起,每年8月,当地政府以三丫果成熟期为契机,举办三丫果节,打造属于江城特色的旅游品牌。每每那时,江城人民便身着盛装,背着盛满三丫果的竹篓,在国庆乡隆重集会,共同品尝美味的三丫果,分享丰收的喜悦。

乡村旅游“民族风” 通讯员 程浩 供图

  期间,以三丫果为原型的手工艺品和项链、挂坠等饰品尽显彝家姑娘的心灵与手巧,三丫果创作活动、三丫果纪念品展示、三丫果宴席等活动亦精彩纷呈。活动还穿插了民俗体验、文艺展演等,游客可以尽情体验边地江城的传统民俗文化。

  经过多年打造,三丫果节已成为江城县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其在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展示地方特色、推动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整董村和龙潭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是孤例。近年来,作为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江城县,把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新引擎,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旅游致富的好路子,拓宽了贫困群众致富路,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乡村旅游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江城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又一新生力量。

江城县 通讯员 程浩 供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宣传推介,拓宽旅游扶贫增收渠道,促进全县特色旅游、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江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江城县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云南省不谋而合。今年7月1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启动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创建认定工作,旨在提升云南省旅游扶贫开发水平,更好地发挥旅游在贫困地区发展中的先导、引擎和带动作用。旅游扶贫示范创建认定专家组将对创建对象进行评审后,预计于2019年年底认定一批“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

  “这(成为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正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城县上述负责人说。

  云南网记者 郭丽 通讯员 程浩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