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云南省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云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于2015年5月18日面向公众开放,馆藏文物22万余件。
牛虎铜案、青铜贮贝器、铜鼓、铜俑、铜枕、扣饰等代表古滇国青铜器的展品都一一展示在橱窗里。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举世无双,其鬼斧神工的制造工艺,向人们展示了祖先的智慧和技艺。
2019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第二季启动,省博物馆作为全新加入的国内8大博物馆之一,携3件国宝: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聂耳小提琴,登上中央电视台,讲述了3件国宝的故事,让滇系文物“活”了起来,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云南省博物馆藏品。记者 李悦春 摄
走进恢宏壮观的云南省博物馆,在一楼展厅,“国宝盛宴——《史记》中的西南边疆”展览正在展出,这个展览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哀牢、句町古国的珍贵文物。参观者骆驿不绝,只见一群少年儿童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带领下也来参观,听着讲解员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哀牢古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是云南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历时400多年,以其地设永昌郡。哀牢国鼎盛时期,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公里,辖地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牛虎铜案、青铜贮贝器、铜鼓、铜俑、铜枕、扣饰等代表古滇国青铜器的展品都一一展示在橱窗里。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举世无双,其鬼斧神工的制造工艺,向人们展示了祖先的智慧和技艺。
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认为: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里收藏了人类发现或发明的东西。博物馆的产生,首先建立在对文物的收藏与保存的基础上。中国的文物收藏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王室收藏至少商朝即已滥觞。到了周朝,《周礼》云:“春官之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周王室还设有“守藏室”,老子便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因此能遍读世间之书,参透天下的道理。刘邦进入咸阳后获得秦朝王室的藏书,司马迁曾在此参考旧籍为写作《史记》准备材料。到清代,乾隆居住的紫禁城,既是清朝政务处理的中枢,也是清朝文物收藏的中心,它本身便是一座绝妙的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藏品。记者 李悦春 摄
最早的云南省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建成?马文斗馆长表示,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云南省政府就把博物馆筹建工作列为重点,成立了云南省博物馆筹建委员会。当时的博物馆建在昆明圆通寺与连云宾馆一带。
1959年,昆明市重点修建了“十大建筑”,其中昆明军区在五一路上建起了一座军事博物馆,这座7层主楼的博物馆,其风格完全是苏联式的,红星也是模仿当时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标志。
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到昆明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后指出:每一个省不一定都建军事博物馆,指示改为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就从连云宾馆搬到了五一路上这座漂亮的大楼里。镇馆之宝有:牛虎铜案、鎏金骑士贮贝器、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等等,这些藏品见证着云南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曾举办过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自健、刘自鸣、星云大师等美术大师的作品展览。考古工作者对省内古墓葬、古遗址的清理发掘超过上百次,获取文物藏品2万多件;举世瞩目的“滇王金印”出土、 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掘,都是省博物馆结出的累累硕果。
2006年,省政府第16次会议决定建设省博物馆新馆,并要求建成“西南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文化设施,成为昆明市标志性的亮点建筑”。
经过6年的建设,2015年5月建成了庄重沉稳、大气典雅的省博物馆新馆。新馆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4米,高39米,地面5层,共有10个展厅。每天最多可接纳2万人。开馆后,超过1.1万件文物进入展厅,使馆藏文物展出量由过去不到1%上升到5%,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博物馆是文化对话的重要工具,是人文展示的重点与亮点,也是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人们通过读懂馆藏文物的内涵,得以理解历史的深度、社会文化的广度以及人性的温度。”马文斗说。
2019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第二季启动,省博物馆作为全新加入的国内8大博物馆之一,携3件国宝: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聂耳小提琴,登上中央电视台,讲述了3件国宝的故事,让滇系文物“活”了起来,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参观者络绎不绝。记者 李悦春 摄
当时,聂耳小提琴是《国家宝藏》上最年轻的一件国宝,聂耳用这把小提琴谱写出了振奋人心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让每个中国人唱起来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省博物馆希望对聂耳小提琴进行修复,并用它再次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向祖国献礼。经过多番研究与努力,省博物馆联袂中央音乐学院,于6月18日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小提琴制作家、修复专家高彤彤先生到省博物馆主持修复工作,开启了聂耳小提琴的“重生之旅”。
2018年,省博物馆开出了这样一份喜人的成绩单:举办展览《妙香秘境——云南佛教艺术展》《从学皖到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水学院珍藏展》《碧血干秋——滇军60军出滇抗战纪念特展》等18个展览,接待观众137万人次。同时,研发文创产品138种,店面展示各类产品547种。完成馆藏42件(套)文物的本体保护修复工作,并对馆藏370件青铜文物进行手持无损检测。成功举办“第二届博物馆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天施大炉捐赠仪式”等活动。在喜马拉雅官方平台设有:“听,历史在说话”、“声音博物馆”等50个专题讲述博物馆故事。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马文斗说。在省博物馆的有益探索下,不仅展示了云南文物的品位与格调,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同时,更好地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切实发挥好博物馆作为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
云南网记者 李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