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问诊“非遗”传承 擦亮文化名片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6:22:02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至:

  原标题:问诊“非遗”传承 擦亮文化名片

  近日,在市政协主席熊瑞丽带领下,昆明市政协委员联络委组织中共、特邀、文化艺术等7个界别的委员、有关专家30多人,到官渡古镇开展“助推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主题界别活动,推进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如何发挥政协优势,用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引领社会风尚,为城市发展汇聚力量;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是此次活动委员们的关注所在。

  昆明市政协委员、官渡区政协主席刘峻松介绍,官渡作为古滇文化发祥地之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保护完整、传承良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达58项。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很多非遗项目的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在乌铜走银传习馆,当得知这里因拖欠房租而被断电时,委员们感到揪心。

  “房租高昂,这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化要让步于经济。这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打造政策扶持的文化空间,其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尤为重要。”市政协委员彭磊在了解到传习馆每月每平方米260元的房租后,咂舌不已。据了解,房租贵、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开展传承工作,是许多非遗传承人面临的共同困境。

  乌铜走银传习馆是云南成立的首家非遗传习馆。“正是因为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的入住,为官渡古镇增添了活力。”市政协委员罗飞跃说,如果因服务不到位导致大师们离开,古镇就可能成为一个小商品充斥的杂货市场。他认为,古镇的发展需要对“非遗”项目的整体营销策划和包装。

  “代表性传承人每年有一定的补助,但仅仅是一点补助,开展传承还有一定难度。”市政协委员田建认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应多措并举,要加大动态性补助;加大国家艺术基金对非遗传承机构的资助力度;鼓励博物馆对非遗项目的产品进行收藏,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乌铜走银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和成本决定了这些精品非遗作品价格高昂、产品小众。委员们了解到,和乌铜走银一样,很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从业人员少、生产总量小、市场拓展速度慢的问题。

  “只有有了市场的销售,才能够进一步支撑非遗项目的传承,这当中产品的创新尤为重要。”多名委员提到了这样的观点。正是基于此,为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乌铜走银,2016年,乌铜走银“金大师”商标注册成功,开始走公司化运营管理之路,乌铜走银也在和纽扣、书签等产品结合开发。

  来到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委员们看到,一些老人已坐等好戏上演。“一人6元的门票,每周三至周日下午都进行固定演出,每次演出两小时。尽管运营困难重重,但我们坚守滇剧花灯的传承,为滇剧花灯艺术爱好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听到滇剧传承人洪小柱这样说,委员们很欣慰。

  活动中,委员们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委员们表示,在擦亮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名片的过程中,要把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城乡文化品位,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熊瑞丽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方位新使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围绕推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保护好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好历史文化名片作出更大贡献。(张莹莹)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