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昆明盘龙从传统商贸区迈向都市经济核心区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5日 07:28:51  来源: 昆明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昆明盘龙从传统商贸区迈向都市经济核心区

  在7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盘龙区委副书记、区长沃磊发布了盘龙区与祖国共奋进取得的成就。

  70年风雨兼程,盘龙人肩负使命创荣光:“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政务服务效率极大提升,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打造一流的营商和政务服务环境……一块块“金字招牌”,是昨天发展业绩的见证。

  看今朝,奋进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盘龙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的脚步正铿锵。

  经济

  第三产业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盘龙1956年建区,是昆明主城核心区之一,也是昆明的东大门。这里贸易交流频繁,商贸业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

  盘龙素以商贸立区,经过两次区划调整,盘龙把思想统一到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上,巩固传统商贸业,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全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引领带动全区迈向高质量发展。

  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建设目标,盘龙区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合理确定片区功能和定位,形成了依托水源区和双龙片区绿色生态优势,主城中央商务区、北部山水新区、东白沙河片区、茨坝片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经济,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发展布局。

  建区之初,盘龙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6年地区生产总值仅0.025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85元。改革开放后,盘龙区经济快速发展,1987年经济总量突破1亿元;2004年突破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5709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盘龙区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近五年来,经济总量连续跨越500亿元、600亿元和700亿元大关,2017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三位,2018年达到705.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84017元,按不变价计算,近五年年均增长达9.57%。获评“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十强县”“云南省2017年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称号。

  建区初期,盘龙没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相对薄弱。195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66.8:33.2。改革开放后,服务业快速发展,198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8.88:51.12,第三产业成为盘龙区第一大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退二进三”的推进,特别是区划调整后,抓住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2018年,三次产业比调整为0.72:30.14:69.14。

  建区之初,盘龙商贸基础薄弱,以零售店铺、饮食服务为主。从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全区商贸和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商业网点及集贸市场建设日渐完善,全区商贸业从落后的小摊点、小本经营开始迈出规模化、现代化的步伐。商贸服务企业成为全市的亮丽名片,商业特色街区聚集辐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商贸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前后,以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为主要业态特征的现代服务经济高速发展。汽车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2018年,全区共有汽车销售服务类企业1383家,占到全市的1/3以上,集聚形成了世博车市、金泉汽车广场、车行天下汽车市场等7个汽车贸易及服务专业市场。

  新兴的以产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楼宇总部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一批“竖起来的园区”,楼宇总量和规模跃居全市前列,北京路楼宇(总部)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全区投入使用楼宇共84栋307.3万平方米,共有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46栋,其中税收亿元楼14栋;总部集团型企业65家,其中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知名企业27家。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称号。

  发展

  从专注城市迈向城乡一体化

  2004年全市区划调整后,盘龙区从以商贸业为主的纯城区变成有城有乡的格局,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同时,坚持统筹城乡,正确处理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矛盾,促进了城乡共同进步。

  盘龙建成区面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5.1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04年区划后的88.72%提升到95%以上。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2008年以来,坚持“多规合一”,落实“连片开发”,城市更新改造累计拆除地上建(构)筑物841.41万平方米,1.27万户村(居)民入住新居,完成王旗营等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群众居住条件得到大幅改善。2012年以来,新增城市道路18.01公里,总里程达73.28公里,沣源路、北京路延长线、金瓦路等47条城市干道建设相继完工。与滇中、空港、经开区等联系更加紧密,基本实现25分钟主城区快速交通圈、45分钟都市区快速交通圈、60分钟城市群快速交通圈。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环卫一体化”,在全市率先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五员进网”工作, 2016年至2018年,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综合考核位列主城五区第一。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仅2010—2018年,区级财政对水源区累计投入达40.11亿元,水源区道路、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获得极大改善。2005年至2019年,九龙湾、箱子庄、白兔等10条农村公路建成使用,农村公路总里程从352.23公里增加到772.99公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从87%达到100%。实施农村水资源联通工程,病险水库除险率达到100%,有效解决了盘龙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建成小泵站、小水窖等山区“五小水利”项目共6500余件,农村生产条件获得极大改善。2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出列,867户322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收入比由2009年的2.73下降至2.27。

  生态

  经济、绿色GDP齐头并进

  松华坝水库承担着昆明主城区75%以上的城市供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松华坝水源区, 2009年,昆明市决定将嵩明县滇源镇、阿子营镇划归盘龙区托管,2018年3月,阿子营街道和滇源街道正式调整至盘龙区管辖,629平方公里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全部由盘龙管理。

  10年来,盘龙以“生态立区”为发展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守护着水源区这一泓净水。实施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转移四大工程,开展“止耕禁养”,完成“农改林”5万余亩,一级保护区核心区移民搬迁3181人,目前,松华坝水库平均水质达到Ⅱ类水,牧羊河、冷水河两条入库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森林覆盖率从2009年的59.96%提升到66.54,为昆明市饮用水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按照“一小品一特色”标准建成一批城市公园、小游园和盘龙江景观示范带,修复九龙湾、长虫山“五采区”植被,完成机场高速、东绕城、昆曲高速等绿化景观提升,北京路成为亮丽的都市大道。2012年以来,新增城市绿地367.6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9%和43.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8平方米。

  实施最严格环境管理。综合整治盘龙江、金汁河等5条入滇河道及19条支流,其中主要入滇河道盘龙江盘龙辖区段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水,河道两岸水清岸绿。建设农村村庄污水收集设施,实现水源区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对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花卉、鱼塘、汽修厂、洗车场进行综合整治,松华坝水源保护区铁冲小流域治理被水利部确定为长江以南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近三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97%以上。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

  民生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近年来,盘龙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新中国成立初期,盘龙区38所学校绝大部分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破寺旧庙、同乡会馆、单位旧房及民房。历经近70年发展,建成各级各类学校217所,教育培训机构164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建成“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拥有卫生机构602家,床位总数由2009年的4498张增至7116张,增长58.2%,每千人床位数增至8.45张;卫生技术人员由2009年的5830人增至9807人,增长68.22%。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2018年接待游客人数1808.32万人,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5%,成功创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民生保障大幅提升。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9%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十二五”以来,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9.6万余个,新增城镇就业31.8万人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975元、19398元,同比增长8.1%、8.5%。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988年的1.03万人增加到22.59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从2005年的每人每月591.88元提高到2704.35元。连续7年居全省引领高质量发展最高水平。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首创“两委两站”“五级治理”等社区工作模式,得到国家民政部认可并在全国社区治理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全省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办理体系建设,率先在全市设立投资服务窗口,组建全省首支“行政审批服务队”,实行投资项目集中办理,全区政务服务效率极大提升,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打造一流的营商和政务服务环境,形成了对群众及企业问题的全面快速响应和会商会办机制,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和企业的能力。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称号。

  未来

  建设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未来的盘龙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强水源区保护与发展,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城区,增强城市的聚集辐射功能,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以产城融合为导向,进一步突出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优势,促进服务业和楼宇总部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都市经济新高地,让百姓多得实惠,努力把盘龙建设成为一个承载着梦想、孕育着希望、充满着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通过近年来发展,盘龙区的楼宇(总部)经济极大促进了全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全市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标杆,为壮大昆明都市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昆明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未来盘龙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打造楼宇(总部)经济新标杆,向高品质发展迈进,向国际水平迈进,向专业特色迈进,向精细化迈进,向数据化迈进。

  盘龙区将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勇于拼搏、敢于担当,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把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让盘龙的发展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行。(记者 雷晴 通讯员 黎杉)

责任编辑:李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