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云南江城县:谋群众所需所盼 获得感安居圆梦气象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1日 15:29:58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获得感安居圆梦气象新

核心阅读

走进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庆乡田房村补底村民小组,一栋栋有着民族特色的两层农家屋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干净宽敞的串户路旁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的栅栏、干净整洁的道路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好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样的村落遍布整个县域,数万贫困群众住进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住房安全、村寨整洁、出行方便,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多年期盼,也开启了边境各族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红星村新景 江城县委宣传部 供图 干净整洁的搬迁点 记者 沈浩 摄

建设新民居

“这两年,我们红星变化大了,漂亮、干净,越来越好在。”宝藏镇板河村红星小组村民张明祥说。

红星小组距离镇政府17公里,原来所处位置属地质滑坡点,群众易地安置的意愿非常强烈。通过农户申请,多方争取,红星小组成为宝藏镇易地搬迁点之一。

要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村组的问题不少,最困难的要数建材等物资的运输。红星小组与县乡主干公路有一江之隔,跨越江面,只有一座吊桥,人和摩托车能通过,而货车、拖拉机要过江,只能在江水较浅的时候从江面通过。

几乎在同时,大桥的建设开始动工了。是等桥通了还是马上开始建房?红星小组的房屋是政府补助,统一规划,自己建设,大部分人家需要自己备料,请施工队施工。红星村民一商量,大伙都赞同赶快建房,运输困难、运费较贵也要建。“等待易地搬迁好长时间了,等大桥修好再建房,需要一两年,大家心里激动啊,等不得了。”张明祥说。

易地搬迁项目如期启动。村民们抓时机、抓工期,互帮互助,克服了困难,硬是把所有的建材物资按时备齐,保证了建房的进度。

2018年初,44户民房和道路、自来水、文化活动场所、垃圾池、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工程全部完工,村民们搬迁入住,梦圆安居。随后,江上的桥也建好通车。

搬入新寨子后,红星村民小组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共同维护和改善村寨居住环境。环境卫生大家一起维护,家禽全部圈养,柴火不乱堆,不允许私搭乱建。红星村民小组人居环境大大提升,寨子面貌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崭新的生活,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了动力。去年,红星村民小组的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一户残疾人家庭外,全部脱贫出列。

作为一个边疆深度贫困县,近年来江城县围绕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近3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补3贷3”政策、“4·6”政策、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修缮加固等方式消除了农村的危房。2016来,全县共累计改造农危房17751户(不含易地扶贫搬迁),其中:重建15758户、加固1592户。全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82户10738人,建设集中安置点76个。目前,全县辖区内C、D级危房已经实现清零,为全县脱贫出列奠定坚实基础。

创造新环境

75岁的白江海,如今是国庆乡补底村民小组的学习模范,因为她的家里有一面“文明卫生家庭流动红旗”,全小组就这一面,是荣誉,亦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今年3月,白江海家在卫生评分上获得最高积分,争取到了流动小红旗,连续几个月,她家都是最高分,让流动红旗再也没有“流动”。这更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私底下较着劲,想着让流动红旗也流动到自家。

要拿到红旗,得先拿到高分。补底组脱贫攻坚包保责任人华忠梅介绍,今年以来,补底村民小组开展了积分制管理工作,从52户常住户中评比出先进农户1户,并颁发流动红旗作为奖励。例如,每月评分在90分以上的农户为优秀,得2个积分,可兑换20元的生活用品。每月还评比出先进农户1户,颁发“流动红旗”作为奖励。

脱贫攻坚中,在加大民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江城县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探索农村治理新途径,实施环境卫生积分制管理制度,用积分兑换商品等形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结合精准扶贫,江城县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探索农村治理新途径,实施环境卫生积分制管理制度,大力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补底小组村民李红梅则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来,在县、乡、村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补底小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以前私搭乱建、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残墙断壁、卫生死角等问题得到了根本整治。现在,村组道路宽阔了,环境净化了,寨子美了,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了。”

过去补底村民小组普遍存在人畜混居、柴火乱堆、垃圾乱倒、家畜到处跑等现象。为改善这些现象,该村民小组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提升整治,围绕“党建引领、干部挂帅、群众参与”的原则,完善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并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让村民由‘要我打扫’转变为‘我要打扫’,让村寨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华忠梅说。

提振“精气神”

红星小组3公里外,是同属于板河村的坡脚小组,这是一个拉祜族聚居的村寨。

50岁的村民曹文磊对于坡脚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

“我们村子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见。”曹文磊说,“我们村寨搬迁过好几次,小时候我们在山上又高又远,住的是茅草房。后来,往山下搬了一点,有土掌房也有杈杈房,路不通,没有电。2016年,赶上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到这里,房子变成了砖混房,家家户户门前是水泥路,晚上有路灯,住得舒服,过得舒服。”

从大山深处走出,搬迁到公路边、河岸边,一排排崭新的民族特色民居,宽阔的村中道路,航拍的坡脚小组村貌还出现在了县电视台的新闻片头里,让曹文磊和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变的不但是房子、道路,人的变化才是最明显的。

曹文磊说,坡脚小组村民以前有两个坏习惯,一个是不会计划用钱,有一块钱要吃掉用掉一块,甚至两块。另一个是男人们喜欢聚拢喝酒,一喝就是一天,耽误了好多事。这两个毛病,批评教育了无数次,经过了多少年也改变不了。

搬迁到新居,情况发生了逆转。有的建房借了一点钱,要赔;有的想买家电、家具,要钱。村民们不敢再整天吃喝乱花钱,逼着自己去打工去干活。坡脚小组45户人家,外出打工的人,两年内从四五人,一下就增加到了50多人。“大部分人一年可以带回来二三万元,多的有六七万元。欠的钱基本都还清了,家电、家具也是家家户户都有了。现在好几家人都要买汽车。”曹文磊的儿子出去打工,答应给父亲买一辆汽车,曹文磊还到驾校报名学习,“今年我就能开着车去县城了。”

人居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振贫困户脱贫信心、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战以来,江城已实现15个村、26532人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3.88%下降到2018年14.35%。今年,全县将实现脱贫出列的目标。

记者手记

谋群众所需所盼

住进一间新房,开启一段新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卫生习惯变了,想过上更好日子的内生动力有了,精神面貌也变了。在江城县,记者看到、听到了许多这样的事例。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摆脱贫困、同步小康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和期盼。在深度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最迫切、最受关注的头等大事,这方面的获得感也是最实在的。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需要一以贯之守初心担使命。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变成现实。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需要真抓实干。住房、看病、上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获得”,衡量着脱贫攻坚的直接成效。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更应当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把脱贫攻坚任务落细、落实,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延拓群众的获得感。(记者 李汉勇)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