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云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图说云南 >> 正文
云南普洱:一曲恋歌传承下的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30日 09:18:25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纵情歌唱,欢乐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举杯把祝福歌儿唱起来,祝福你幸福吉祥天天快乐,拉祜人纵情歌唱……”
  

     天空飘零的细雨,彷佛一滴滴“助燃剂”,非但没有浇灭歌舞的热情,反而让歌声更加动听、舞蹈更加动人。

  未见其人,便听其声。6月,探访坐落于普洱市澜沧县深处,掩映在绿色风光中的拉祜族聚居地——老达保村民小组时,村寨内浓郁拉祜特色的歌舞表演,以山水绿林和传统杆栏式建筑为景,古老文化为魂,当地居民的一颦一笑为线,谱写出一曲幸福家园恋歌。

  从《快乐拉祜》到《打猎歌》,再从《真心爱你》《芦笙恋歌》到《实在舍不得》,来访者彻底沉醉在拉祜文化中,村民们通过歌舞形式由内而外散出的幸福欢乐,感染了每一个人。

00300728138_16fc6fa3.jpg

美丽县城镇沅。镇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守着绿色就是守着贫困,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文化的同时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富裕,老达保的绿色发展之路,正是普洱市上下各地唱响绿色发展之歌的章节之一。这首“绿色恋歌”,不仅造福了当地世居居民,也吸引了外地游客,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新普洱人。

00300621464_5919c467.jpg.png

布朗族妇女依然保持着传统习俗。彭诗奇 摄

老普洱人的新生活

  

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孩童都会唱歌表演的老达保,歌舞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经济来源。

  2013年,为了发展拉祜族绚丽的文化产业,当地村民成立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从那时开始,村民们用“实在舍不得”的真情,不断吸引留住过往的游人。

  公司成立以来,村民们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11.6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384万元,群众分红2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9.6万元,人均纯收入5061元。 

近年来,澜沧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倾力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实现了文旅融合,使澜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推动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

00300729589_7871f640.jpg

普洱黄草岭村。李亚芬 摄

 不仅如此,老达保村内还设置了芦笙坊、青竹坊、陀螺坊、艺织坊、茶吟坊等多个特色展示区供游客观赏和体验,丰富的旅游体验,留住游客,再带动农家乐、民宿、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要素发展。目前,老达保村内已有3家民宿客栈,近10家农家乐。

  通过深挖拉祜文化,发扬拉祜歌舞,老达保在实现拉祜族传统文化完整保存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发展,收入的增长。这也是澜沧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倾力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实现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

00300674164_d0d63702.jpg

景东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奕澄 摄

      在普洱市的绿色大地上,世居居民们生活生产发生巨大改变和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

  整洁的乡村道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新房,和一面面悬挂在屋顶的党旗,村民们挂在脸上的笑容,是普洱市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补底村民小组的现状。

  “以前的补底村可不是这样的,长期以来村民们懒散漫惯了,经常杂物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随处乱丢,家畜到处跑。”

  补底组包保责任人华忠梅介绍,2015年,补底小组因地制宜,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扎实推进村内道路硬化、科技文化室、文化活动场、公共卫生厕所、绿化亮化、庭院打造及垃圾池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改路和治理人畜混居、柴火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整治,补底村民小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为促进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补底村抓产业促增收,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和生猪养殖。截止2018年,补底村户均茶叶收入达15000元,生猪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在促进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相融合的思路上,补底村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

  

“用脚投票”的人们

     绿色普洱,遍地好山好水,好景好物。高空鸟瞰,在景东县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保护区杜鹃湖附近,一片修饰整齐,以齐整的绿色线条雕刻在绿色大地上的茶园赫然闯入眼帘。茶园的主人,来自台湾。

00300587362_0488aa82.jpg.png

采茶。云南日报供图

      1996年,台湾人黄进传带着青心乌龙茶苗来到景东县,把纯正的茶枝母本引种在了哀牢山之巅。

  作为第一个到景东投资,落地便是二十余年的台商,黄进传有着自己的逻辑:云南本地生态环境好,人力成本低,并且,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扶持。

  现在,随着茶园经济的发展,“公司+基地”模式带动了周围的村民就业,同时,还组建了杜鹃湖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两百多人提升收入。

00300621413_bf3b4e0c.jpg.png

 古茶树上的春茶刚被采摘完。彭诗奇 摄

      在国家的号召和支持下,创业,成为了许多有志青年的选择。然而,创业青年虽多,返乡创业青年却很少,去挖掘家乡“深埋”的资源并立志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青年,更少。

  大学毕业后,王偲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宁洱县,决心深挖普洱茶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认识家乡普洱茶,享受绿色和健康。

  随着她的努力,近年来,王偲家出产的困鹿山古茶园茶叶逐渐被市场认可和追捧。如今,三百亩的茶园每年鲜叶可达15-20吨,干毛茶4-5吨,效益一直在持续攀升,同时也为附近农户提供就业平台带动收入。

  

     绿色,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来访。目前,普洱旅游已实现了与普洱茶文化的深度有效融合,普洱茶已经成为普洱旅游的代名词,“茶马古道”等绿色文旅线路已经成为世界品牌。

  一个数据便能管中窥豹,感受到普洱市不断增长的旅游魅力:2018年,普洱市思茅机场和景迈机场两个机场共执行航班8922架次,完成年旅客吞吐量877134人次。其中,思茅机场共执行航班6408架次,同比增长16%,旅客吞吐量642350人次,同比增长10%;景迈机场共执行航班2514架次,旅客吞吐量234784人次。

  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空气洁净度最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面对全国、全世界的游人,普洱市有无数吸引人的亮丽IP: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康养城市”等,并正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00300674165_16df3a6f.jpg

普洱有机茶园基地。沈浩 摄

     据介绍,2019年,普洱旅游将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要求,主动融入并服务“一带一路”和“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的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以项目建设和业态培育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休闲度假养生产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0年,为继续唱响唱好绿色发展的幸福之歌,普洱将实现“三突破、两提升”,即实现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00亿元,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提升到占全市GDP的1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提升到17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云南网记者 普腾中木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