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首页 | 邮箱    
【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基诺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复活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3日 08:10:0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基诺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复活

6月14日,白腊先在制作基诺大鼓。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巨大的木鼓架在舞台中央,主持祭祀的长老绕行四周,一边念着祭文,一边撒着米粒,然后把两杯烈酒洒在鼓面上。祭祀完毕,鼓声和锣声响起,身穿红、白、黑三色民族服饰的一群舞者开始跳起“大鼓舞”。

  这是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寨景区的基诺大鼓舞展演。曾经濒临失传的基诺族神秘大鼓文化,如今走上舞台、走进荧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基诺族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就是大鼓。”62岁的基诺族老人白腊先说。他戴着黑框眼镜,胡须泛白,神情严肃,有几分神秘气质。

6月14日,合作社的村民在制作基诺大鼓。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创世神话中,基诺族传说是“从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因此,大鼓成为基诺族人敬畏的神圣之物。白腊先说:“按照传统,基诺大鼓不能随便放,也不能随便敲,必须供在卓巴(长老)家中,祭祀的时候才敲。”

  信奉万物有灵的基诺族,有着复杂多样的祭祀活动,其中以过年的节日特懋克节最为隆重。每年的特懋克节,各个村寨都要举行祭大鼓仪式,男女老少跳起大鼓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但曾经有一二十年,基诺山的鼓声消失了,大鼓被当成旧物件砸烂。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始恢复,大鼓却找不回来。白腊先所在的巴坡村也不例外,“过特懋克节不祭大鼓、不跳大鼓舞,总感觉不对劲。”

6月14日,白腊先(右)指导合作社村民制作基诺大鼓。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那时,21岁的青年白腊先鼓起勇气,找到寨子的几位老人,想学大鼓舞。刚开始,没有人敢教他。但他不气馁,经常晚上打着酒去请老人喝,哄了一年多,有的老人就偷偷地教他大鼓舞的曲调和舞蹈动作。

  没有大鼓,终究不行。他又找到寨子的卓巴,新做了一个大鼓。他们把鼓桶搬回寨子,晾上两天,蒙上牛皮,大鼓做成了。从此,巴坡村的特懋克节又响起了大鼓声,人们又跳起了大鼓舞。

  2006年,基诺大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擅长跳大鼓舞、也会制作大鼓的白腊先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2011年,寨子里10名年轻人拜入白腊先门下,学习做大鼓。

6月14日,白腊先(右)指导合作社村民制作基诺大鼓。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现在,白腊先带出了基诺山乡唯一制作大鼓的团队。几年来,他们做成了30多个大鼓,多数卖给了基诺山各村寨,还有一些是云南艺术学院等单位订做的。一个大鼓从1000多元到3.8万元不等,也给师徒们增加了收入。

  昔日祭祀才用的基诺大鼓,如今有了新功能——展示基诺族文化。在基诺山寨景区,每天有6场基诺大鼓舞展演,几十名青年男女参与其中。还有文艺单位把基诺大鼓舞搬上更大的舞台,走向外面的世界。

  最近,白腊先正在筹备干一件大事——盖一个新厂房,成规模地制作基诺大鼓及手工艺品。他用政府资助的8万元买了一批设备,创办了专业合作社,也选好了厂址,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记者 伍晓阳 杨静)

6月14日,白腊先在制作基诺大鼓。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相关链接:

  【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从“最后定族”到“率先脱贫”——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脱贫记事

责任编辑:董明强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