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大滇西旅游之藏区先行】认识同乐村远古歌舞“阿尺木刮”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15:46: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团一行便到达了同乐傈僳族山寨。记者 李普庆 摄

  从叶枝镇出发,短短20分钟的车程,记者团一行便到达了同乐傈僳族山寨。同乐村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4.6公顷,由于村寨建在坡地上,自下而上海拔2100-2300米不等,年平均气温14.30℃,年降水量947.70 毫米,适宜种植青稞、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建筑主体均为井干结构的木楞房,依山势层叠分布,错落有致,是云南省乡土建筑群中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保持最好的村寨之一。

记者团一行便到达了同乐傈僳族山寨。记者 李普庆 摄

  据了解,同乐村现有居民137户,602人,是傈僳族余氏族和蜂氏族的后裔。同乐村也是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为丰富的村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木刮”的诞生地,傈僳族音节文字的传承地,同时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2006年,同乐傈僳族村寨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傈僳族传承文化保护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全国百大新发现之一;2012年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被列为土风计划—云南省文化传承示范村创建点。  

“阿尺木刮”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记者 李普庆 摄

“阿尺木刮”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记者 李普庆 摄

  “阿尺木刮”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流传于以叶枝镇为中心的澜沧江上游地带,其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自终踏歌起舞,舞蹈一般分为六个,其曲调可缓可急,音符的跳动较频繁,且跳动幅度较大,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阿尺木刮发源于叶枝镇同乐村,主要流传在叶枝、康普和巴迪一带,故又称“倮当木刮瓦克”或“矣乃扒哇哇器”。舞蹈的来源和形式与傈僳族群众半牧半农,特别是喜爱饲养山羊有关,是傈僳族人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作为一个重要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载入了《中国民族歌舞集成》之中。  

“阿尺木刮”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记者 李普庆 摄

维西同乐,是全球遗留的傈僳族传统村寨的最后一张名片。记者 李普庆 摄

  维西同乐,是全球遗留的傈僳族传统村寨的最后一张名片。它的宁静之美和淳朴姿态仿佛一根傲骨屹立于变幻匆忙的后现代社会,世易时移,而它仍然在按照它的方式繁衍,放牧,歌唱,舞蹈和沉醉。

  记者 李亚芬 彭薇 李普庆 毕芃

责任编辑:吴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