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共议“环保之策” 共护“地球之肾”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7日 15:30:43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至:

  原标题:共议“环保之策” 共护“地球之肾”

共议湿地保护之策

  5月24日,云南政协报社与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在镇雄县联合举办“议政圆桌”讨论会。本次讨论的主题是“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促进湿地资源合理科学利用”。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领导等共聚一堂,共话湿地保护和科学利用。

  “议政圆桌”讨论会前,参会的政协委员、专家深入镇雄县泼机镇蚂蝗田村民小组泼机河流域、镇雄县塘房镇林口水库、镇雄县赤水河水源地进行了调研。

  政协委员、专家建言

  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推动生态补偿惠益共享制度

  由于镇雄县辖区内人多地少,当地的土地资源非常珍贵,相关部门在用地上要精心规划设计,珍惜使用好每一寸土地。否则,后代子孙将没有土地可用了。要积极贯彻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积极推动湿地生态补偿、惠益共享制度,合理分享生物多样性资源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积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保护资金筹措长效机制,多渠道争取生态补偿资金,确保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

  建议规划申报赤水河水源湿地自然保护区,提升泼机河流域人居环境质量。科学开展退化湿地恢复,采取自然恢复、建立人工湿地辅助恢复等措施,实施抢救性修复。在人为干扰较大地区,建设近自然的人工湿地,利用湿地功能,扩大生态空间,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状况。

  省政协委员戴信鑫:应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

  镇雄县的青山绿水、赤水河源头两岸的植被,其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保护了原生态的物种,现在又添种了几千亩竹林,既为青山绿水增添了景色,又为贫困县的老百姓增加了收益。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保护意识淡漠,随意占用湿地改变湿地用途现象严重。湿地保护管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湿地保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情况影响了包括赤水河在内的水资源及湿地保护工作。

  建议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把赤水河、乌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岸线资源保护、森林草场和湿地保护作为赤水河保护的工作重点。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自媒体等加大湿地保护工作及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湿地保护、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范亦农: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近年来,群众生产生活范围扩大,农业开发、围垦、养殖业不断发展,工农业污染时有发生,加上保护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湿地功能不同程度地退化。需要加强赤水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控制面源污染,完善支流河流缓冲带建设。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适度发展小高层建筑,节约土地资源。

  建议各地各级各部门,要进行研究规划,制定详细的措施,全面开展湿地环境修复工作。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使湿地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湿地保护示范点。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并且认真探索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湿地保护与建设。加强科技支撑,高效开展湿地修复。争取上级部门科技支持,组织专家对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开展重点科学研究,切实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农工党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处处长程本文:应建立省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建议进一步强化保护意识,强化综合管理部门协作,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省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云南省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为湿地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整合各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力量,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关键技术上有突破,培养一批高素质湿地保护和科研人才。整合林业、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资源,建立综合的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自然保护区监测能力。 . 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许学正:将湿地生态保护成效纳入政绩考核

  建议将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作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强典型、物种富集区、高海拔和脆弱地区自然湿地的保护,因地制宜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流域水生态安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同时将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指标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将湿地面积消长和湿地保护率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湿地资源管控红线,促进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要加大湿地保护财政资金投入,通过生态保护,扩大生态空间,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且投入资金比建立人工湿地少,成效和可持续性远远超过人工湿地。

  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湿地生态保护,形成热爱湿地、保护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政府相关部门回应

  镇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鲁绍雄:湿地保护与管理并重

  在湿地保护方面,镇雄县首先是推进湿地认定工作。2018年完成第一批一般湿地认定工作,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长江中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和大木桥水库水源保护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地建设。其次是加强湿地区域保护。镇雄县始终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行为。再次是严格湿地用途管理。对非煤矿山、采石场等占用湿地的一律不予通过;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对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造成破坏;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

  镇雄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学富:各级河长从“有名”转向“有实”

  泼机河已经建立县、乡(镇)、村(社区)负责人分级担任河长的河库名录。各级河长已由“有名”到“有实”转变,已经开始履职,开始巡河。“乱占”问题、“乱采”问题、“乱堆”问题、“乱建”问题等四乱清理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坚持问题和水功能区导向,结合农村“七改三清”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分类施策,全域保护,系统治理,狠抓“河长理水、合力治水、依法管水、监控量水、问责利水”五水措施,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水土保持、控拆违建占河、岸线管理保护、“两污”整治、河道清淤保洁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达到人人爱水护水。到2020年,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公安局局长 张勇:专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实地调查

  2018年,县林业和草原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编制完成了《镇雄县湿地保护修复方案》,并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强化了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保障。

  县林业和草原局成立工作组,应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手段,调查获取湿地斑块的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面积等基础信息,同时进行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种类、动物种类和分布、水文水质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湿地植被面积和利用状况、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等因子的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形成长效机制,安排专业调查技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及时更新校正数据。

  按照湿地保护工作要求,县林业和草原局及时成立工作组,组织认定了镇雄县第一批一般湿地斑块14块,面积816.89公顷。进一步加强保护,目前镇雄县自然湿地保护率已达27.66%。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污染控制与自然保护股股长罗俊:已关闭赤水河流域32对煤矿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严格按照《镇雄县辖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镇雄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及《镇雄县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实行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创新聘用“民间河长”,全面开展辖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对河道及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在媒体开设《曝光台》电视栏目,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中脏、乱、差等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媒体曝光。对赤水源镇银厂、铁厂两个村38平方公里的范围禁止任何工业企业入驻。

  为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整合关闭了流域内32对煤矿,整合各类资金4.8亿对赤水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2018年,整合县级资金100余万元,开展赤水河源头生态治理,采取栽种方竹的形式完成退耕还林6300余亩;划拨前期工作经费编制完成《镇雄县赤水河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拟投资3.27亿元对赤水河流域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该方案通过了省、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查,项目申报已进入国家项目库;投入资金5300万元开展赤水河流域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区炼硫炉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完工后能有效减少炉渣渗滤液对赤水河的污染。

  在赤水河流域的洗白河及三岔河渡口设置两个监测断面,实行每月一次的地表水监测,切实了解赤水河流域的水质状况。监测数据表明:年平均水质保持Ⅱ类。

  镇雄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水产站站长申睿:强化水生生物保护及水质监测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利用成贵铁路、500KV输变线路生态补偿项目,依托西南大学技术优势,开展了赤水河流域水生生物及水质监测工作。

  镇雄县各类水域生存有浮游植物共7门22科44属134种(含变种)。2019年县人民政府发布了禁渔公告,县域内乌江水系、横江水系天然水域3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禁止除渔业监测以外的一切捕捞活动。赤水河流域长年禁止除渔业监测以外的一切捕捞活动。

  其次,加强人工湿地建设投入,促进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赤水源镇、以勒镇等集镇人口众多,生活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处理,可以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效益,同时,人工湿地的植物还能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活性,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有重要作用,是一项经济可行的措施。

  此外,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逐步恢复江河水生生物种群。镇雄县于2014年、2016年、2018年分别在赤水河干流主要生境放流了昆明裂腹鱼、中华倒刺鲃等特有鱼类共200余万尾,现种群得到了一定恢复,数量有所上升,但还远远不够,其他水系白水江、乌江还未进行过增殖放流。(记者 张居正 田钿)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