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举世闻名,其中之一便是怒江,而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也有一处三河汇聚的好地方,那就是拥有古炭河、滴水河、湾转河的三河村。
山灵水秀、草长莺飞,三河村是泸水人的“后花园”,在这里人们可以观鸟、赏花、喝茶,农家乐里打几圈麻将,饭点到了还能吃到刺龙苞。
野菜之王刺龙苞 记者 李星佺 摄
没听说过刺龙苞?其实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一种“山毛野菜”,它风味清香、营养丰富,是野菜大家族的“王者”,有“树人参”的美誉。
漫山遍野的刺龙苞 记者 李星佺 摄
野菜虽好,但产量很少,并非想吃就能吃到。而这正是三河村厉害的地方,刺龙苞不再以“棵”计而是以“亩”论,就算吃不着新鲜的嫩芽,还有咸菜制品和干货供食客享用。
刚采摘的刺龙苞。记者 杨茜 摄
眼下还不是“山野菜之王”收获的时节,可袁开友就已经安排上了,他从冷库里取出了一包吸干了空气的刺龙苞,过油洒盐简单烹制,一道美味山珍让人垂涎不已。
“这是我种的,但是仿野生种植,不该有的什么都没有,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生态的。”袁开友极力推荐,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这位“王婆”是令人服气的。在他手上,刺龙苞不再那么“野”了,因此才有现在它们漫山遍野的盛况。而且仅去年他就给工人付了83万元的工资,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野生刺龙苞(高)与矮化后的刺龙苞(矮)。记者 李星佺 摄
野生刺龙苞是个“傻大个”,个头可以达到5米左右,枝丫却很少,每年收成仅一、二两。这本不是种有商机的植物,可袁开友硬是从中看到了前景,他于十年前成立种植合作社,开始尝试改良刺龙苞。刺龙苞不能只长身体不长“脑”,于是袁开友对其大胆进行矮化改良。2011年,袁开友在不断试错中终于获得了成功,新的刺龙苞个头不足1米,可就像俗话讲的“浓缩的都是精华”,它的枝丫成倍增加,仅一棵最高就能收获30市斤以上。
公司逐渐壮大。记者 李星佺 摄
刺龙苞产品。 记者 李星佺 摄
腌制的刺龙苞很美味。记者 杨茜 摄
市场上,普通的刺龙苞每市斤就能卖20~30元,精品价更是冲到了200元以上。“刺龙苞不像其他的,价格相对稳定,消费者也很少讨价还价,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好东西,都是回头客。”作为三河村本地人的袁开友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乡亲,他成立了怒江河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聘请村民当工。同时也给老百姓发放种苗,并亲自指导技术培训。如今的三河村,刺龙苞千亩连片。“只要你种得出来,销售就不用担心了,而且价格不是企业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在袁开友的带动下,村民收入节节攀升,刺龙苞成了响当当的脱贫产业,更对得起它“王者”的身份了。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星佺 杨茜 刘畅 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