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正是草果花开的季节。
进入贡山县普拉底乡境内,公路旁的山上,你留心看,会发现藏在大叶子下黄色的草果花。“9月就结果啦。”40岁的杨玉华身手矫健地走进草果林中,扒开叶子指着草果花说,“我们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特别适合种植草果,在一些箐沟、河谷地段,3年就可以挂果了……”说起草果,平日里给人印象话少的他,话头就收不住。不介绍还以为这是当地草果种植大户,其实他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普拉底乡党委书记。也难怪杨玉华对草果的感情深,他2002年大学毕业来到普拉底乡,2005年当地大规模开始推广种植草果,看着了草果在普拉底从一棵小苗成长为当地群众收入支柱的13年。
“刚到普拉底时,我是在乡政府办公室工作。”这个工作让他有机会对普拉底乡的情况有了全面了解,“那时老百姓生活主要靠种包谷,养点鸡,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杨玉华说。
在怒江,不少地名里都有一个“底”。当地人告诉我们,“底”是平地的意思,因为在怒江,找到一小块平地实在是太难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脚步往往也受制于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普拉底如何找到一条增收路?
草果,这个当地群众种在家门前的调味料,被给予了厚望。
草果开花 记者 李星佺 摄
2005年,普拉底乡借着国家实施“兴边富民”战略的东风,在全乡推广种草果。“乡里做出这个决定前,派我们多次到外地学习了解草果的种植情况。”杨玉华说,越了解他就对草果种植越充满了信心。
普拉底乡位于贡山县南端,有“贡山南大门”之称,这里雨季长,雨量充足,光照短且少,属于典型的“阴湿地带”。外界看来极端的气候条件,却最适宜种草果。在普拉底,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尝试引种草果并获得了成功,但当地的草果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农户们种植草果只是自给自足,没有作为经济发展来考虑。
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杨玉华发现有的农户把免费领到的草果苗丢在一旁,有的农户因为缺技术,管理靠天养……要想带着别人一起干,自己先得对草果种植很了解。杨玉华看书、查资料,自己学习草果种植技术;县里技术人员到林间讲解,他既是学生,也是翻译——在普拉底乡,傈僳族占了总人口的9成,同样是傈僳族的杨玉华自然充当起了翻译,用傈僳族话给农户讲解技术。转机发生在2007、2008年。“我们种植的第一批草果开始挂果,产生了效益再做宣传,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就起来了。以前把免费草果苗丢一旁的农户,自己掏钱去买了草果苗来种。”这也让杨玉华干起草果种植更有了信心。2010年后,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申请立项,并获得上级涉农部门的大力扶持,逐年发放了大量草果种苗,农技部门也加大了技术投入力度。截至2018年底,全乡6个村都在种植草果,累计草果种植面积为80862亩,占了贡山县草果种植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人均种植面积超过十亩。全乡草果栽培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了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栽培技术上已向无公害高效栽培迈进,逐步形成了产业化。
“2018年我们乡草果挂果面积50456亩,草果产量2334吨,产值近1800万元,为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占了人均收入的近一半。”说起这串数字,杨玉华的语气是自豪的。“金果银果普拉底的草果”这句话在怒江大峡谷成了众所周知。
“普拉底是怒江最好的草果产地之一了,这里的草果种植技术含量高,种出来的果实大、籽饱满。”一位多年关注怒江草果发展的记者说,因为草果产业,他和杨玉华相识多年,“杨玉华话不多,有股默默苦干的狠劲。在不少人并不看好普拉底大规模草果种植时,他坚持一路干下来了。”
杨玉华的梦想并不止于此。目前普拉底乡草果销售以鲜果为主,虽然不愁销路,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有时价格波动比较大。“州里在建香料产业园,我们想借助这个产业园,做好草果深加工,延伸草果种植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鲜果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的损失。”他所说的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2018年底在怒江新城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36.96亿元。重点规划建设香料博览园区、香料种植示范区、香料深加工区、香料仓储及粗加工区、大宗香料交易区、附属产业园区、国家级香料育种区、特色香料种植区和特色村落组团等。
“我有个想法,不只是普拉底的草果,而是把贡山草果打造出一个共同的品牌,开展森林食品等各项认证,把贡山草果创建为名牌产品,我们在市场上才能更有竞争力。”
2019年,杨玉华在普拉底乡的第17个年头,这位“草果书记”依然奔忙在普拉底乡草果产业发展路上,追逐着普拉底的草果致富梦。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茜 李星佺 刘畅 李寿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