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巾帼奋进新时代丨赵丕鼎:一家三代传承白族“大本曲” 唱响洱海保护古曲新篇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3日 13:33: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赵丕鼎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在“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有一种白族特有的传统曲艺“大本曲”,即用三弦伴奏的形式,说唱长篇故事。洱海周边的白族人民,把“大本曲”视为最宝贵的民族艺术。近年来,大理最为知名的白族“大本曲”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绕三灵”代表性传承人——赵丕鼎,带着一家三代,正以这种独特的民间文艺形式,唱出了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篇章。

  50载传承 民族之声动人心

  1942年,赵丕鼎出生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作邑村,这里的白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赵丕鼎家从他曾祖父辈起便是当地有名的“大本曲”艺人。田间地头、家里家外,父母、兄长都会即兴现编现唱一段“大本曲”。自打出生的那刻起,赵丕鼎便“沐浴”在“大本曲”营造的欢声笑语中。

  3岁那年,赵丕鼎的左腿长了一颗恶疮,因当时医药匮乏,落下了残疾。幼年的不幸,不断磨砺着他不屈的品格,为了成为和父兄一样的“大本曲”艺人,他沿着梦想的足迹,勤练唱功,研习曲谱,一点点掌握了“大本曲”弹唱的要诀。15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丕鼎在村里登台献唱了一首《梁祝》名段,小试牛刀便获掌声。

  1974年,受喜洲镇周城村的邀请,赵丕鼎到村里开了第一个“大本曲”专场“演唱会”,倍受村民欢迎,接连唱了十八场,历时十多天。由他现编现唱的许多曲目渐渐地在周边村子传唱开来。赵丕鼎一下子成为大理地区著名的白族“大本曲”艺人,从此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演艺生涯。

赵丕鼎演唱大本曲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拥有“三腔九板十八调”的白族大本曲艺术已被赵丕鼎演绎得炉火纯青。如今,赵丕鼎已成为大理白族“大本曲”最为知名的民间艺人,还带出了许多“徒子徒孙”,为“大本曲”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赵丕鼎的几个儿女都成了“大本曲”演唱能手,常随父亲登台演出;父亲热衷村里的公益事业,几个儿女便忙里忙外,毫无怨言。

曲艺世家 石磊 摄

  赵丕鼎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的一天,赵丕鼎把儿子赵福坤和女儿赵冬梅叫到一起,十分严肃地说,咱们跟党走,听党话,就要争取加入共产党,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随后,让赵福坤认认真真地写了入党申请书,递交到了村里。经过党组织的层层审核,2008年,赵丕鼎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天回家,他让我们炒了一桌子的菜,在家里还唱起了‘老汉已年过花甲,时时刻刻想入党,今日实现党员梦,心系共产党’……” 赵福坤说,入党那天父亲的那股高兴劲,他至今都忘不了。

一家三代参加大理州第二届白族大本曲传艺学习班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演艺创新 “大本曲”焕发时代新春

  翻开赵丕鼎的“荣誉簿”,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绕三灵”代表性传承人等“专业”荣誉外,老年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大理州残疾人自强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口述历史荣誉证书”等等,不一而足。

  “大本曲”都有相对固定的曲谱,歌词则由艺人现编现唱,千百年来,白族民间艺人大多以此歌颂纯美的爱情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赵丕鼎却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所创作的《三个代表》《创先争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八项规定》等至今在大理仍被传唱。

  “洱海清,大理兴”,洱海保护是数十年来大理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赵丕鼎始终坚持读书看报,频频见诸报端的洱海保护治理相关新闻,日益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保护洱海志愿宣传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2000年的一天,赵丕鼎翻阅报纸时,一篇题为《洱海的呼唤》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文中对洱海过去的美好回忆、对现状的担忧及对保护治理的迫切呼唤激起了赵丕鼎内心深处的共鸣,他花了几天的时间,精心作词创作出了同名“大本曲”《洱海的呼唤》,此后,每逢应邀演出,演唱“正歌”前,赵丕鼎都会先向听众宣讲洱海保护的重要性,并将《洱海的呼唤》作为序曲弹唱。《洱海的呼唤》歌词为白(族)语,朗朗上口,警示意味强,勾起许多听众的共鸣。多年来,《洱海的呼唤》经赵丕鼎无数次演唱,一度成了大理地区“大本曲”爱好者心中的金曲,开创了以大本曲的形式宣传洱海保护工作的先河。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期间,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治理好”的殷殷嘱托,这对于奋战在洱海保护治理前线的大理州干部群众而言,既是动力,也是鞭策。大理州上下保护治理洱海的力度更大,干劲更足。为鼓舞白族民间士气,赵丕鼎创作了《打赢保护洱海攻坚战》。闲暇时节,赵丕鼎就带着子女、徒弟四处义务演出,将洱海保护治理的新要求、新举措传遍了周边的白族村寨。

保护洱海志愿宣传小分队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赤子情怀 他成了“爱管闲事”的老头子

  因为一辈子醉心“大本曲”的传承和发扬,赵丕鼎在当地很有人气,赵丕鼎一家也做了许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为了让村民们也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赵丕鼎家不仅自费成立了“家庭广播站”,还成立了“家庭图书室”和“家庭大本曲培训站”。这一自发宣传活动在村里产生了积极反响,一段时间后,村委会干部找到他,将“家庭广播站”“家庭图书室”和“家庭大本曲培训站”转移到村委会,请他负责村里的宣传工作,并兼任卫生监督员。

  赵丕鼎在村委会一干就是8年,那些年,赵丕鼎将党的方针政策、洱海保护治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等编成“大本曲”通过广播传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成为茶余饭后村里一阵独特的声音,曲调动人,鼓舞人心。

  2015年,已是73岁的赵丕鼎从村委会退休回家,但他退休不退“责”,充当起了村里的义务“环保员”,并为自己定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时间表: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巡查村里大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发现乱倒垃圾行为立即上前制止,如有“无主”垃圾,就回家骑电动三轮车进行清理、搬运,中午12时“下班”回家吃午饭。

  作邑村有个小菜市场,以前属于“三不管”区域,不时有小贩把垃圾丢入河道,污染水源。赵丕鼎担任义务环保员后,重点对其进行“盯梢”整顿,并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向商贩宣传爱护环境、保护洱海的重要性,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自觉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

  村里人戏称他是“多管闲事老倌倌”。赵丕鼎自己却干得不亦乐乎,遇到事情还“犟得像头牛”。2016年8月,有村民向赵丕鼎反映:家门口的沟渠时常散发出臭味,怀疑有人夜间悄悄往沟里倒牛粪。赵丕鼎得知情况后,当天晚上就来到沟边“蹲点”。经过3个小时的等待,当晚11时许,赵丕鼎终于“逮”住了乱倒牛粪的村民。当场批评他:“牛粪倒进沟里会滋生蚊虫,沟水被污染后最终会流入洱海,这可是个大错误啊!”经过严肃批评,这个村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短视,并保证下次再也不往沟内乱倒垃圾了。

  2017年的一天,赵丕鼎巡查通村道路时发现一堆建筑垃圾,经多方打听,发现垃圾是一户村民家的,他立即喊来村民,对其进行严肃批评,让他立即将垃圾运到垃圾场。然而,这户村民当时家里只有一个人,而且身带残疾。为了不影响村容村貌,赵丕鼎对她说:“我们都是残疾人,相互帮一把”,说完叫上女儿赵幸梅,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电动三轮车将垃圾拉到了垃圾处理厂。

  在履行义务环保员的“职责”时,赵丕鼎貌似铁面无私,实则细心周到,许多被他“处理”过的村民对他都更敬重了。“多管闲事老倌倌”渐渐地成了村里人对他的敬称。

“花上花”文艺表演队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家人齐心 共谱洱海保护新篇章

  2017年1月,大理州启动实施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掀起了新高潮,开启了新篇章。为发动白族群众积极参与洱海保护,赵丕鼎与自己的子女一起创作了大本曲《保护洱海》,分现场版、校园版和广播电视版向群众进行宣传。广播电视版的《保护洱海》经当地的大理电视台白语栏目播出后,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确保《保护洱海》曲目的成功巡演,赵丕鼎打造了一支以儿子、女儿和孙子、孙女为核心的“花上花”文艺表演队,到洱海流域的白族农村进行义演。截至目前,共演出40多场。“父亲热心于洱海保护宣传,这让大本曲焕发了新的生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赵丕鼎的儿子赵福坤说。

  在“花上花”文艺队,赵丕鼎负责编剧兼后勤保障,二姐和三姐是领衔主演,四姐负责文艺队伙食。为了演出和传承,赵福坤毅然把两个店铺缩减为一个店铺,这让旁人无法理解。因为是义演,“花上花”文艺队一年来的演出贴进去许多钱。曾有朋友问:“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去义演,图个啥?”对此,赵福坤笑着说:“钱可以以后再赚,只有把洱海保护好了,来大理的人才多,大家的生意才会长久。保护洱海是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子孙后代。再说,人生在世没有一辈子的生意,而大本曲不一样,它需要的是薪火相传”。

国家级非遗项目白族绕三灵进校园传习活动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这几年,赵丕鼎一家不仅“自掏腰包”宣传洱海保护,还经常运用手中的文艺“资源”搞“送戏”上门服务。2017年3月,新学期伊始,得知村里的小学计划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赵丕鼎找到学校负责人,提出在学校开设“白族大本曲保护洱海进校园”课程,这一建议得到了学校的积极响应。“白族大本曲保护洱海进校园”课程作为村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乡土课程,每学期有20个课时,许多学生不仅因此掌握了“大本曲”的基本知识,还增强了洱海保护的意识。

  赵丕鼎一生奉行“热心、乐观、奉献、善良”的信念,并以此为家风,实现了代代相传。2016 年,赵丕鼎一家被评为“大理市最美家庭”;2017 年被评为“大理州最美家庭”;2018 年被评为“云南省最美家庭”。而今,他们正在当地洱海保护治理的宣传阵地上,开辟出一片最为“原生态”的天地,用白族人的乡音,呼唤出大理人对“母亲湖”的绵绵情意。

  云南网记者 朱清然 整理报道

  (稿件资料提供: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