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这是昆明在中国、在亚洲版图上的位置。“昆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以开放升级助推发展升级,全力构建门户枢纽,广筑开放新高地,是实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
腾俊国际陆港将成
面向“两亚”供应链枢纽
昆明以南,约50公里处,一个既是交通枢纽又连通海内外的物流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明年2月份,腾俊国际陆港的专用铁路到发线将建成投入使用。”腾俊国际陆港负责人介绍。
腾俊国际陆港位于晋宁区中谊村火车站,是昆明铁路枢纽改造的一个节点工程,改造后的中谊村火车站将增加8条铁路运力线,其中有3条是腾俊国际陆港的自备专用到发线。同时,腾俊国际陆港的公路货运站场是全国179个一级货运站场之一,全国第2个公铁联运平台,不仅拥有上千辆大型货车停靠场所,还有现代化的公路管理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建成后将逐渐形成面向东盟、服务全国的重要公路枢纽。
腾俊国际陆港不仅是泛亚铁路东线和中线的重要节点站,还为昆明,乃至云南提供了辐射东盟的公铁联运系统,也让腾俊国际陆港成为云南唯一将公路站场和铁路站场无缝连接,全国第二个实现公铁联运枢纽相结合的国际物流园区。
更重要的是,腾俊国际陆港集聚了昆明1/3的大宗物资需求,与中谊村火车站的8条到发线共同构成1000万吨/年的货运吞吐能力。“如果算上公铁联运,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货运量,可解决10万人就业,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腾俊国际陆港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从腾俊国际陆港出发30分钟可到达昆明主城区,24小时可到达云南各州市及贵阳、重庆、成都、南宁、长沙等主要城市;48小时可到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及河内、万象、曼谷、仰光等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形成以“昆明—广西北部湾、长江经济带、南亚东南亚”一心三支点辐射型布局贸易供应链网络,与境内外国际陆港形成港港联动,发展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供应链核心枢纽。
除将成为连接海内外的供应链枢纽外,随着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智能仓储中心等设施的建成投运,其还是昆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之一。其中,占地89.08亩的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资3.96亿元,已于今年5月实现封关运营。目前,可以提供保税清关及检验检疫、保税仓储、保税展示和交易、进出口转口贸易、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国际分拨配送、区港联动一体化进出口等服务。
前7个月进出口增速
均居省会城市第一
“昆明构筑的开放平台不仅仅是腾俊国际陆港,还包括昆明获批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正在全力协调推进申报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市商务和投促局副调研员余结兵说,今年以来,昆明努力通过筑平台、抓重点、促转型的方式,推动昆明加工贸易转移落地,大力调整优化贸易结构,使昆明保持了对外贸易回稳快增良好态势。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昆明市实现进出口71.2亿美元(占云南省进出口总额的 42.46%),同比增长109.5%。增速连续7个月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且高于全国9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4.5个百分点;与亚、欧、非、拉美等几大洲等贸易往来实现全面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额45.83亿美元,增幅达238.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4.37%。
外资利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昆明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软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网上备案管理,网上备案办结率100%,办结时间压缩至两个工作日内,投资便利化显著提高。
统计显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有6个国家和地区在昆明市投资和设立企业,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户,吸收合同外资7743.25万美元。同时,今年以来,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2户,同比增长41.18%;合同利用外资4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64.6%,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已达10个;新设企业数和合同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两项指标增速同比大幅提高。
据余结兵介绍,目前,昆明的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正向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医疗、文化、教育和金融等领域拓展。例如云南铝业、上海佐永新能源和以色列Phinergy Ltd合资组建云南创能斐源金属燃料电池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总额3.2亿美元,引进以色列高科技电池专利技术,生产制造新型新能源电池,将助推昆明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发展。
如今,昆明正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以更加强烈的自觉担当,倾心倾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力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发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首席记者 廖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