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野象谷的游览通道都以高架栈道和索道缆车为主,这是因为我们监测发现,亚洲象对野象谷原有地面游道的利用率很高,为了不影响亚洲象正常生活,于是我们修建了高架游览道,将地面通道还给亚洲象,同时也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在大象经常出没的野象谷,西双版纳国家公园相关管理人员向调研组介绍。
野象谷修建高架栈道,彰显了云南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
在国家公园建设这条路上,云南已探索多年。1996年,云南开始国家公园保护地模式研究;2007年6月,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作为国内第一个利用国家公园理念进行管理的区域正式挂牌;2008年,国家林业局同意云南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思路。
多年来,云南进行了关于国家公园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发布了国家公园系列地方标准,出台了我国大陆首部国家公园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组织开展了《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研究》等一批研究课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国家公园后,2016年,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被列为国家层面的体制试点区,成为我国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国家层面的体制试点重在体制机制上的探索突破,为我省国家公园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指明了方向。
经评估,云南用国家公园模式在原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试点的13处国家公园,将保护面积扩大了61.1万公顷,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全部划入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原实验区和新增面积区划为传统利用区和游憩区,通过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参与保护,拓展资源利用新途径,利用不到5%的面积实现了超过95%面积的有效保护目标。国家公园理念的实践,切实促进了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事实最有说服力。据测算,我省8处先期试点国家公园的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每年797.3亿元,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黑颈鹤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完整性得到显著提升,种群稳定繁衍。2008年至今,8处先期试点国家公园接待了3500余万名访客,每年用于社区补偿和社区项目扶持的直接资金投入达4000多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200余个工作岗位,社区居民从事国家公园管护和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每年达5200多万元,周边社区的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观念进一步增强。短短几年,我省国家公园在生态、物种、生态文化方面的研究、监测硕果累累,为宣传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第一手科学资料。自然环境教育方面,普达措初步建立生态解说体系,西双版纳国家公园建设了亚洲象博物馆、原始森林公园科普馆和望天树景区热带雨林科普馆等。
国家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方案》,对国家公园建设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提出了云南探索实践的一批国家公园如何融入国家发展的新课题。
“这是我们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实践。我们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走好未来的路。”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省林业厅原厅长冷华说。云报集团融媒体记者
程三娟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