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迪庆打造高原“葡萄谷”:“小葡萄”成就“大梦想”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13:39:03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国庆刚过,记者驱车顺着澜沧江畔蜿蜒的公路,来到梅里雪山脚下如锦绣般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无论是低矮地带,还是房前屋后平地,延绵成片的葡萄园与远处的雪山、溪流、河谷和森林融为一体。

  站在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葡萄地边,只见藤蔓在葡萄架上遒劲伸展,翠绿欲滴的叶子下面,挂满枝头的紫色葡萄,承载着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梦想。村民们正在兴高采烈地采收葡萄,看着一车车葡萄装箱运走,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这幅紧扣产业脱贫主题、助推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透视出始终坚持“产业强州”的迪庆州,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决策部署带来的全新机遇,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高原高端葡萄酒产区(“葡萄谷”),提升绿色发展能级,让“绿色”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

  依托资源禀赋

  把准产业强州脉搏

  “别小看这小小的葡萄,它可是我家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正在采摘葡萄的村民次里吾姆,捧起一串饱满的葡萄喜笑颜开地对记者说。次里吾姆是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一组农牧民,全家6口人除种植10多亩葡萄外,还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一家人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万元。

  作为藏区传统的农牧家庭,要改变祖祖辈辈种植青稞的习惯并非易事。“过去,这里的群众虽然有种植葡萄的习惯,但大多是零星分散种植。作为主打产业,还是近几年的事。”斯农村党总支书记农布扎史回忆说,葡萄种植起步之初,因大家心里都没底,各级党委政府就到村里召开宣传动员会,让群众心里有一本明白账。次里吾姆说:“当时,我家虽然也有些犹豫,但政府除免费提供葡萄种苗和水泥桩外,在葡萄未挂果的3年里还有补贴,就试着种了几亩。没想到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我家也就扩大了种植面积。”

  这仅仅是迪庆州葡萄产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以“绿色”为主色调的迪庆,生物、水能和旅游等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该州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在沟壑纵横的大山深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准了“产业强州”的发展脉搏,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步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谈农业半边天,谈工业不着边”的顺口溜,道出了迪庆昔日工业发展的尴尬境地。但是深知“无工不富”的迪庆人,从未停止过追求“产业强州”的发展步伐。该州历届决策者深入调研后得出结论:“穷在财政,弱在产业,根子在交通,我们的发展格局必须重构。”

  迪庆是生态大州、产业小州,保护生态责无旁贷,发展产业势在必行。那么产业发展之路在何方?“产业强州”的突破口在哪里?又如何在产业发展中寻求生态平衡……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该州决策者面前。

  迪庆州境内澜沧江干热河谷区适宜葡萄生长,昼夜温差大,境内梅里雪山、斯农冰川、明永冰川和澜沧江的夹角地带,形成了世界上难得的冰葡萄种植“小天堂”。全州有约5万亩土地适宜种植葡萄,可沿金沙江、澜沧江河谷打造中国最优质的“葡萄谷”,种植出高海拔、低纬度的优质酿酒葡萄。特别是冰葡萄栽培成功,使迪庆拥有了其他葡萄产区没有的地域优势。

  穷则思变。该州在认真总结产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同时,通过仔细调研后达成共识:加快发展葡萄产业是迪庆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客观需要,是深化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推进助力。为此,该州评审通过了《葡萄产业发展规划》,还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葡萄产业发展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葡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和企业投入相结合的葡萄产业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布局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沿着澜沧江和金沙江一路走来,发现该州阿东、斯农、兰永和启别等村葡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致力脱贫的景象,更是令人惊讶和激动。

  雪龙山上寒风瑟瑟,可面向永春河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兰永村花落坝村民小组却依然翠屏千叠——带着些许浅绿的冰葡萄挂满枝头,葡萄墒里套种的桔梗和秦艽等中药材长势喜人,饱满透红的雪桃惹人眼馋……整个山村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傈僳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85%的兰永村,有959户355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2户1860多人。“一个地方没有好的产业做支撑,扶贫的短期效益明显,但长期效果并不好,而且很容易出现返贫,扶贫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该村党总支书记胡志莹指着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葡萄园基地说,“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搭建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平台,以‘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冰葡萄、中药材和雪桃三大产业,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坐在葡萄园旁的院子里采访,山风送来葡萄和雪桃的芳香。“我们村民小组过去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家家种植冰葡萄、中药材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人均纯收入已达万元了。”花落坝村民小组副组长赵仕芬喜上眉梢地说。谈起过去的生活,赵仕芬回忆道:“我们组原来是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子,不通路不通电,村民大多住在低矮狭小的木楞房和土基房里,离县城虽然只有6公里,但爬山过沟至少要走半天。”

  拥有75户290多人的花落坝村民小组,在云南藏地天香酒业和维西嘉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和一家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下,全组共连片种植冰葡萄300亩、中药材350亩,冰葡萄每亩产值4600元、中药材亩产值5000元,户均增收1万元,尤其是种植的350多亩雪桃,每亩产值达3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

  为保障葡萄销路,充分挖掘葡萄种植潜力,提高葡萄产业附加值,德钦葡萄产业园区、维西生物产业园区和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园区先后引进了葡萄酒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3个产业园区已从“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公司直接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管理和经营。

  斯农村有216户1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75人,共种植葡萄1300多亩,已引进香格里拉酒业和太阳魂酒庄等4家企业入驻,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该村党总支书记农布扎史说:“我们村一组和二组才有51户311人,葡萄种植、接待游客食宿和劳务收入不算,两个组的旅游收入分红,每年就有350多万元。”

  斯农村布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吾堆说:“我家流转土地4.5亩,每亩租金2200元,再加上劳务收入每亩2400元,脱贫致富有望了。”“葡萄已成为迪庆藏区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正在葡萄基地收购葡萄的香格里拉酒业基地部部长王家逵说,“我们对农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不但减少了病虫害,而且还提升了葡萄的品质。公司每年收购葡萄约3500吨,涉及农户2700多户。”

  据了解,该州目前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8万多亩,葡萄产量6900多吨,涉及农户1万多户,每亩葡萄年收入都超过了4000元。

  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绿色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张“门票”。该州紧紧围绕“香格里拉”品牌建设,不断提质增效,打造香格里拉系列葡萄酒品牌。

  去年6月,在香港一场红酒拍卖会上,产自酩悦·轩尼诗迪庆香格里拉(德钦)酒业的6瓶2013年敖云拍出了18375港币,为国产葡萄酒走向高端市场开创了新时代。正如英国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所言:“很多葡萄酒都声称它具有唯一性,但敖云的唯一性是不可否定的。”

  为推动绿色品牌建设,有效提高葡萄酒质量,多年来,该州始终坚持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探索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连接机制,实施了优果、加工技改、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品牌培育等工程,着力构建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小酒庄、大产业、精品化”的发展思路,该州先后引进和培育了香格里拉酒业、德钦县梅里酒业、酩悦·轩尼诗迪庆香格里拉(德钦)酒业、云南藏地天香酒业和维西哈达农庄等企业,以及20余家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从事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销售,年加工生产葡萄酒3000多吨,年产值达15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香格里拉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已成为该州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的高原、高效、高端现代农业产业。

  香格里拉产区高原葡萄园,2009年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认证,并成为国内海拔最高和最具特色酿酒葡萄产区;2016年3月,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香格里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香格里拉”品牌被评为中国红酒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和亚洲品牌500强,“香格里拉”品牌葡萄酒系列产品获得“中国食品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太阳魂梅里冰酒、帕巴拉冰酒等系列产品,荣获70余项国际国内大奖。今年,香格里拉葡萄酒在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和第九届亚洲大赛获得4枚金奖和4枚银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维西县已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冰葡萄酒城”称号,为冰酒产业的品牌推广及营销创造了条件。去年,该县又成功申报了省级特色小镇,并引进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小镇,实现了优质资源与优势企业的高度融合。

  为把香格里拉葡萄产区打造成世界高端葡萄酒新高地,该州坚持个性化与高端化并举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产区独特的产品品质和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生共荣的文化内涵,按照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各具特色的高端酒庄,逐步将香格里拉葡萄和葡萄酒产区,打造成集生产种植、研发销售、品鉴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

  据该州生物创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848年法国传教士把葡萄带入香格里拉地区以来,迪庆葡萄产业的发展已走过了170年历史。通过政企、农企合作,葡萄产业从无到有,打造了沿澜沧江、金沙江的“葡萄谷”。如今,全州一批专门从事葡萄生产、加工、经营的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不断提升,葡萄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颗葡萄种子,种下一个希望,形成一个品牌;一串葡萄,“串起”一个产业链,成就一方百姓致富梦想。按照该州《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前,香格里拉葡萄产区将重点在金沙江和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区海拔1800米至2800米之间,建设5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建成生产能力在30吨至1000吨的高端葡萄酒庄30个,年产优质酿酒葡萄1.6万吨,生产高端冰葡萄酒5000千升,生产高端干红、干白葡萄酒1.1万千升,实现产值25亿元。(尤祥能 文/图)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