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09:23:22  来源:
分享至: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思考
——— 《汉语典籍对外传播理论探究》简介
李志凌

一、内容摘要
    本书从汉语典籍对外传播的基本观念、当代意义与传播要素出发,探索该领域的一系列相关理论,并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和案例(含21个典型案例) 实证研究,做出理论思考,尝试提出“四码传播论” “能量增益理论” 等适用于汉典外传的多方面专门理论,建构源自实践且对现实传播活动具有参考意义的传播模式(9种主要模式)。
    在纯理模式和实践模式的研究基础上,书中提出两个建议:第一,可将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作为汉典外传模式建构的两个重心。前者注重传播工具、科技和渠道运用在传播模式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后者侧重于考察典籍内容和文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的保持或变化规律。第二,设置专门的国家级荣誉和奖项来鼓励中华文化的经典传播,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提升汉典外传事业的国际地位和社会价值。
    最后,在方法论和哲学层面,书中进一步明确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具有统一的关系;同时强调,典籍文化的内面实质是文化模式;典籍中蕴藏着中国的语言观;我们应该通过典籍的对外传播来开启中西语言文化之间的对话。
二、主要特色及创新
    (一)研究特色
    1整个研究始终抓住汉语典籍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这个核心,所涉及的文献研究、业态描述、案例研究、模式研究等几大专题,都围绕着理论探讨和思想体系建构展开。同时,全书研究内容在理论特色上尽力兼顾全面性与个别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宏观意义与微观意义等多重特性,力求平衡把握专业学科理论体系结构。
    2对诸多关键问题不停留在概念化的表述层面,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提出符合汉语典籍对外传播的创见性思考,有理有据。
    3立论视野比较宏观,系统化处理理论基点的特色比较鲜明。
    4微观研究,特别是对个案研究比较深入;在对传播范式所做的质性评价与实证分析上能深入浅出,注意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效果。
    5将整个研究中的多个要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二分式思考,同时进行相互结合、验证,又最终回归到对传播活动的实践意义和本领域内理论思想进行系统化建构的两大目标上来。
    (二)创新之处
    1选取语言与文化双重属性作为汉典外传理论体系建构的两个基石,从而使理论体系形成一个有特定内核的整体结构。
    2汉典外传中的传播力研究具有前沿性,使其他子课题及方法研究有了理论之源;并且,本书把传播力作为理论体系的中轴,运用传播力生成和运动的规律特点来建构专门的汉典外传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书中提出的八种汉典外传专门理论、九种传播模式和两个方法论等观点新颖,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学术价值明显。
    4书中将理论研究升华到方法论和哲学观的角度,并把汉典外传的价值同国家文化战略、国际和民族之间语言文化交往的意义联系起来,使理论视野更加深入而开阔。
三、主要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包括各类民族文化典籍的对外推介已越来越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目前,与之相关的学术散论不少,但专著类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理论体系的建构还很不充分,研究领域和视角也比较局限。本书从传播内容(语言、文化)、传播方式(上导下行、中观运筹)、传播力(主、客体及保障系统)、传播效果(国内、国外)等多个维度,结合传播现实操作与哲学意义,对汉语典籍对外传播的综合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在汉典外传的当代研究中探索了一个更为系统,门类具体,又有现实意义的新兴领域。
    对外传播汉语典籍的要义,一方面在于继承和弘扬这种优秀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外面世界介绍我们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的成就,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国情,从而增进中外之间的国际友谊、加深理解和互信。

作者简介
李志凌,男,汉族,1977年生,博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主任,翻译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化视野中的汉语研究、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典籍外译、英汉对比语言学、民族院校高等教育等,近年主要从事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汉英翻译、跨文化交际、语言传播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罗威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