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历史 >>  正文
文笔塔:巨笔擎天 雄镇迤南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5日 15:47:00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任何文笔塔于地方而言,皆为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之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绝非一景点或文物而已。有誉“迤南第一高塔”之广南文笔塔,即为此典范。

  迤南第一高塔

  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南县莲城镇为坐标,驱车出城,向南而行,道路崎岖,约13公里,便至莲花办事处坝洒村东侧三台坡。坡口一仿古式三开间牌坊,上额书“莲郡胜境”楷书。“郡”字已脱落,然清晰可辨。

  穿坊而入,山路荆棘密布。不一会儿,抬望眼,便可遥见三台坡顶苍翠古柏丛中那高耸之塔影,犹如巨笔,直指蓝天。此塔高36.8米,有文献记之为“迤南第一高塔”,更为古代广南八景之一。

  近得塔前,倍觉雄伟,有沧桑重压之感。观其形制,为六角空心密檐塔,共11级,逐级往上自然收缩,至顶端犹如笔尖。塔身每级前后有圆拱装饰假窗,惟第七、十两级前窗内空较深。通体斑驳,青、绿、褐、黑等各色杂而不一。多有苔藓,各级之间小台阶上,野草丛生,迎风招展。

  塔底基座有混凝土台阶十余级,成色较新,略显突兀,是为方便游人而新建。拾级而上,便是塔之圆拱形大门,正中供案之上置一菩萨像,案前摆有蒲团、香火若干。显然尽管位置偏僻,道路难行,但仍常常有人来此上香祝祷。

  从文笔塔到雁塔

  据县文联主席兰天明考证,当地之所以文风兴盛,大约便是在文笔塔落成之后。诸多英才之作为,或也可追溯于此,如河南巩县广南籍才子知县陈龙章,清知名文学家方玉润,翰林学士王宝钧,云贵总督岑毓英,孙中山之少将参军侬鼎以及现代革命“狂飙诗人”柯仲平,等等。

  由于塔顶曾遭雷击,部分坍塌,成濒危之势,1982年,县里组织修缮。施工中发现:第七级壁窗内,有铜铸“文昌帝君”坐像一尊,高51厘米,重8.4公斤;第十级壁窗内,又现铜制“魁星菩萨”立像一尊,高51厘米,重10.9公斤;另还有已毁损之毛笔100支及精巧石砚等文房四宝,砚底正中镌刻篆书“雁塔题名”四字,下款为“咸丰元年嘉平月”——有学者将此视为文笔塔之“身份证”,认定其诞生于1851年农历腊月,已然167岁。

  但其实,并不能排除这些文房四宝是建塔之后放入,更明确的记载见于《广南府志》,此塔应是建于清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所谓“雁塔题名”,即指进士及第,因为在唐代,新中进士均会被安排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内题名。于是,1993年,云南省为新晋省级文物单位立碑之时,便将文笔塔之名改为“雁塔”。但在民间,仍习惯以文笔称之。

  兰天明考证,建塔者应为广南知府何愚,目的是启蒙愚钝、教化夷民、昌盛文风、建设边疆;曾为当地博物馆馆长的陈祯祥则认为,当时中央流官治理能力较为薄弱,地方实权更多依然掌握于侬氏土司手中,建此塔的另一重重要意义,还在于威慑与彰显中央王朝之威权。不管如何理解,广南作为多民族聚居、少数民族文化极其丰富的县域之一,其各民族融合之氛围有目共睹。犹如其文笔塔在全省、全国各地文笔塔中的独特性与经典性,广南之发展同样堪称典范。

  (主笔 温星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唐莉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