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滇池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鸟类天堂 吸引珍稀鸟类造访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0日 15:58: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白鹭滇池起舞

  初春的清晨,滇池南岸湿地中央,一只只野生鸟类或悠闲漫步、或低头觅食、或盘旋嬉戏、或引吭高歌……隐匿在岸边树林里的李继明抑制住激动,手持相机快速对焦,将远处一个个精灵锁定在镜头当中,快门声响个不停。

  “随着滇池治理的力度加大,湖滨生态变好了,引来了不少野生鸟类在此栖息。”李继明是昆明市晋宁区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是云南省野鸟协会的会员,8年间他在滇池周边拍下了白鹭、灰鹭、天鹅、红嘴鸥、白鹳、黑嘴鹳、灰雁、彩鹮等近百种野生鸟类,其中不少是新发现的物种。

  东大河湿地、河口湿地、六甲塘湿地……滇池周边新建恢复的一个个湖滨生态湿地成了鸟类的乐园,也成了爱鸟者、鸟类保护者、研究者频频光临之地。

  一群珍稀鸟类的突然造访

  一个冬日清晨,几只陌生水鸟出现在滇池边浅滩,它们体型稍大,深栗色羽毛带着绿色和紫色光泽,或踱步觅食,或扇动翅膀飞跃水面,咕咕咕的叫声给原本平静的水面带来了一丝喧闹。

  “这是第一次在滇池边发现彩鹮。”彩鹮的突然造访让爱鸟人士感到既意外又惊喜,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这说明滇池水域的生态环境有了改善。”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介绍,彩鹮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低危物种,彩鹮主要生活在欧洲南部、非洲等地,沼泽等栖息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成为我国难觅其踪迹的主要原因。

  每年冬天,数万只红嘴鸥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温暖的昆明、美丽的滇池湖畔,与春城市民相知、相守,书写了一个个护鸥、爱鸥、喂鸥的动人故事,成为春城昆明的一道靓丽风景。跟随着红嘴鸥的飞行轨迹,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鸟禽穿过高山、飞越大海,来到美丽的滇池湖畔。昆明温暖的气候,为候鸟越冬提供绝佳的环境,滇池周边食物丰富,加上市民常年投食,让远道而来的鸟禽既感到安全又容易觅食,为来年春天飞往家乡繁衍生息蓄积了足够的能量。

  “我从小在滇池边长大,很多水鸟消失了很多年,近几年才陆续发现了儿时熟悉的水鸟又回到滇池边了,很亲切,也很欣慰。”从2010年开始,李继明决定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家乡的鸟类,向周边的人普及爱鸟护鸟的知识。近10年来,李继明走遍了家乡附近近两万亩湿地,先后拍摄到了白眉鸭、黑翅长脚鹬、彩鹮等珍稀鸟类,以及棉凫、彩鹬、董鸡、小田鸡、钳嘴鹳、白眼潜鸭等近百种鸟类的珍贵资料。

  “现在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迁徙到这里,这在以前水体严重污染时是不可能出现的。”作为云南野鸟协会的会员,李继明在拍摄野生鸟类的同时,也见证了滇池生态的逐渐好转。

  昆明市鸟类协会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周边共记录了鸟类138种,其中留鸟有66种、冬候鸟53种、夏候鸟12种、旅鸟4种,此外还有3种偶见种。协会在滇池周边调查到的鸟类中有水禽58种,在所有水禽中,冬候鸟有38种,占种数的65.5%;其次是留鸟有10种,占种数的17.2%。

  这其中,不少野鸟是云南新记录的鸟类,如近年滇池周边记录到的钳嘴鹳、彩鹮、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斑尾塍鹬、黑腹滨鹬、小滨鹬、中杓鹬、反嘴鹬、三趾鸥、白翅浮鸥、斑胸滨鹬、印度池鹭、三趾滨鹬等。

  一块湿地背后的环保理念

  位于晋宁区滇池南岸的东大河湿地,是滇池湖滨面积最大的湿地,它东至大湾山项目边界,西至中河,南至环湖南路,北至滇池。

  走进湿地,岸边植被茂密,树影婆娑。湿地腹地,一条条栈道相连。俯身凝视,湖水清澈见底,一丛丛海菜花摇曳生姿,间或开出一朵朵白花,野生的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远处,一片片芦苇、菖蒲被碧水环绕,间或掠过一只只白鹭。

  赵雪冰说,湿地建设让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湿地也成了一个天然的“鸟窝”,东大河湿地常年生活着20多种野生鸟类,鸟类协会定期都会到东大河湿地观测鸟类活动情况。

  东大河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规划面积5400亩,分两期建设。在滇池湖滨整个生态湿地中,其特点和优势十分显著。项目建设方介绍,他们保留了东大河湿地建设前的良好生态基底、自然景观,充分利用区域地形,对岸线进行了生态处理,对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有害物种进行了梳理和替换,形成了水上森林、自然滩涂、芦苇荡、海菜花、天然湖湾、鱼虾产卵保护场所等各类生态景观,使该湿地成为滇池湖滨野生动植物品种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离东大河湿地不远的古城河河口湿地则是另一番风貌。初春三月的古城河河口湿地显得生机盎然,蜿蜒土路旁杨柳、中山杉刚抽出嫩叶,池塘里菖蒲正在勃勃生长,干枯的芦苇丛随风摇曳,睡莲、浮萍等水生物静静地躺在水面上。这里虽然看不到鸟的身影,耳边却充满小鸟婉转啼鸣、此起彼伏声,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没有供游客行走的栈道和歇息的亭子,平时也没有什么人来。”晋宁区水务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员张江明说,古城河河口湿地是人工干预最小化的原生态湿地,推行滇池治理“四退三还”行动中,周边农户退出的380多个鱼塘,现已长满菖蒲、莲藕等水生植物,成为湿地的一部分,当滇池水也蔓延到湿地时,起到了过滤、净化的作用。

  古城河河口湿地目前完成湿地生态建设423.64亩,与周边湖滨湿地共同形成1277.22亩的生态湿地范围,种植了两万多株柳树、速生杨、中山杉等乔木,以及芦苇、菖蒲、荸荠等水生植物,有效恢复了湖滨生态,延伸了湿地自然观光等功能。

  张江明说,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生长着很多特有的植物,很多鸟类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如果说湿地是上天赏赐给人类大地和水气结合的礼物,那么鸟儿就是这份厚礼的嫁妆,那飞舞的身影是湿地上永远悠扬的伙伴。

  一片湖水治理的执著坚守

  经过近20年的治理,滇池水体水质日益改善,滇池治理成效初显。如今,滇池治理已从单一治污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转变。经过10余年的生态修复,滇池湖滨已初步构筑起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

  东大河湿地、古城河河口湿地、永昌湿地、海东湿地、捞渔河湿地、王官湿地、斗南湿地……一个个环滇池湿地经过提升改造,美丽的湖滨生态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清肺养生的优良环境。

  目前,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建立“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设立河长3489名,实现河道、管网清淤常态化,滇池污染存量不断削减。海洪、大湾、西华等6个湿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湿地净化水质效果日益显现。昆明市还全面推行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金达4.86亿元。2017年全年实施滇池保护治理项目100个,完成投资36.3亿元,25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滇池全湖水质稳定保持在V类。

  每年的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滇池保护治理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今年,滇池的治理和保护力度还将进一步扩大。近日,昆明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18年重点目标任务分解》提出,今年,昆明市将实施62个市级保护治理项目及147个区级保护治理项目,使滇池草海全年水质达到Ⅳ类,滇池外海全年水质达到Ⅴ类。并将着重抓好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治理、面源及内源污染治理、湿地生态环境效能提升等工作。

  “现在滇池水变得干净了,臭味也没有了,心情感到特别舒畅。”从小在滇池边长大的李继明和其他村民一样对滇池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滇池水质的变好让他们感到欣慰。

  湖滨生态湿地是滇池的“肾”,不仅净化改善了滇池的水质,也让湿地成为众多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黄金地带。湿地与滇池相连的生态系统,为湿地水禽提供优良的栖息场所,向世人展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如诗美景。

  (记者张雁群)

责任编辑:田源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