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之前我看了好多个医生都说没有办法了,只能听天由命。没想到在这里被治好了。”7月11日,躺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称:昆医附二院)病床上准备出院的魏女士不断对医生表示感谢。据悉,魏女士此前被发现颅内长有巨大动脉瘤,该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运用当今国际上最先进水平的“血流导向装置术”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
剧烈疼痛源于颅内长瘤
来自楚雄州48岁的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前几个月她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的情况,走路也很困难,整个人几乎丧失了正常的生活能力。家人把她送到州医院后,医生发现其颅内长有巨大动脉瘤,情况十分严重,但州里的医院无法手术,必须转至上级医院救治。
随后,魏女士被转到昆医附二院,经诊断后确认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长了一个巨大动脉瘤,直径将近4厘米,随时有破裂的危险。
昆医附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蒲军表示,海绵窦区是静脉血管的回流区,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很大,致死致残率较高,因此这种手术方式行不通。与家属以及患者沟通后,该院决定利用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为其重新塑造相关动脉。
7月1日,在北京天坛医院专家的帮助下,蒲军手术团队首先在魏女士股动脉扎了个孔,然后把血流导向装置引入肿瘤部位,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成功完成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手术。
术后魏女士头痛症状消失,并能下床活动。经过十天观察后,医生确认患者可以出院。
新技术可治愈复杂动脉瘤
蒲军表示,血流导向装置支架植入技术是国际治疗颅内巨大型动脉瘤的最新技术,目前在云南开展并临床应用的医院不多。该院开展的这项手术为昆明首例。
“之前的技术是在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上进行修补,而新技术就是重新修了一条路,为患者重建血流方向,使动脉瘤逐渐萎缩消失,病人不再复发。”他介绍,这种新技术就和修路一样。
蒲军说:“血流导向装置术的使用能够将难治的复杂动脉瘤简单化,此前无法手术治疗的巨大动脉瘤也让患者有了一种新的选择与可能,同时植入的支架是密网支架,能保护和重塑动脉,从而达到彻底治愈巨大动脉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