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 (记者 彭锡)6月5日,在第6个中国房颤日到来之际,云南圣约翰医院在该院举行了义诊及讲座活动。记者获悉,目前市民对于房颤的危害还很陌生,往往引发脑卒中(即“中风”)才会重视,但往往为时已晚。
据了解,“房颤”即不规则的跳动,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时心房率能达到350-600次/分。该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房颤总发病率为1%左右。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非房颤患者高出6倍,病死率极高,且存活者多遗留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圣约翰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李易表示,目前很多人对于房颤还很陌生,并不清楚房颤会带来两个主要的危害:引起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不能完全蹦到心室内,这些滞留的血液就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到达脑部,阻塞脑部的血管,就会造成缺血性卒中。另外,长期的房颤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他还表示,房颤刚开始的症状往往较轻,比如患者会感到心慌气短,不会引起患者重视,但经常性发病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由于房颤症状隐匿,不少患者未能及时发现或及早诊治。说明患者对房颤以及中风的危害和防治知识严重不足,还存在很多误区。
该院二级医生陶正乾认为,目前很多人发生房颤时,往往拖了很久才会到医院就诊,但被发现本来是阵发性房颤已经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房颤已成为中风早期死亡和严重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刚开始有症状时,比如患者感到突然的心慌气短,或者是一阵阵出冷汗,突然看不见,头晕等症状,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目前,房颤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加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一般来说,目前可以使用射频消融手术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根治。”陶正乾说,该手术是一种微创导管技术,即通过穿刺,将圆珠笔芯大小的导管放置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成功率达到88%。如果患者为75岁以上,有一些其他心脏性疾病,则视其身体情况而定,评估后无法手术则使用药物治疗为佳。
陶正乾表示,房颤可防可治。“市民要注意戒烟戒酒,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护。一旦发病,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