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经济民生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怒江州退耕还林保护生态 绿了三江兴了产业
2018-06-05 07:37:44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初夏的一场雨,催得怒江两岸绽出层层花海,如火如霞。

开着新买的汽车,泸水市称杆乡前进村农民和生付要把绿色生态的山货运往山外销售。“以前,山体时常滑坡,泥石流不断。现在好了,处处水绿山青,泥石流很少发生,路也修好了,交通很方便。”和生付说,“这几十年,我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发展生态养殖业,从事林农产品贸易,一步步走出贫困,门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生活着50多万傈僳、怒、独龙、白、彝、傣等多民族群众。长期以来,由于山高谷深,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威胁着当地群众。就连坐落在地势稍微开阔、平缓一些的几个县城、小镇,也时常遭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怒江各族群众难以发展生产,长期生活在贫困中。改革开放后,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两岸的桥梁和道路逐渐多了起来。道路从原先的砂石路拓宽改造成弹石路,再进一步修建成水泥路、柏油路;溜索也变成了铁板桥,再修建成能够承载大货车通行的钢架桥等。

怒江的山,也在一年年地发生着变化。

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仅3年左右时间,怒江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近50万亩。过去3年,怒江州先后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面积60多万亩,建成200多万亩核桃、100余万亩林下草果,以及漆树、中药材等绿色产业基地。

“通过两轮退耕还林(还草),怒江大量的坡地告别了以往广种薄收的时代,荒山绿化成了生态林、经济林,既保护了生态,又培育了绿色生态产业。”“依托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有282.27万亩林地成为益国益民的公益林,以前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的怒江正在变得更美。”提起家乡的变化,怒江州林业局干部湖滨、包雪梅有说不完的话。

随着国家和省里对怒江扶持力度的增大,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在泸水、福贡、贡山和兰坪4个县市实施。这些项目,除交通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外,涉及面最广、与各族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就要数造林绿化、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了。仅2017年,怒江在产业培育、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方面,就投入林业扶贫资金3亿多元, 惠及40多万各族群众。

2015年,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拉井镇长涧村委会退出坡地4000多亩,栽种树木后套种金银花1242亩。去年,金银花的经济效益开始展现,该村农民增收30余万元。

数十年之间,在山石破碎、沟壑纵横、生态脆弱的怒江,随着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的推进,“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共同的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每年,怒江50多万各族群众依照政策和规划指引,退让种植玉米的坡地,再培育核桃、油茶、漆树、中草药材和林下草果等;在相关专业部门的培训、指导下,投入到林木管护、地质灾害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各行业、各单位组织起来,在急需作生态修复、治理的区域栽种下带着希望的树种、苗木。一场保护生态、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美丽新怒江的行动在全州持续深入地进行着。

如今,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流域内,有上万名生态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长期巡视守护着山川河流。

(记者 马玉龙)


 

责任编辑: 董翔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