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当地看,大病昆明跑。”这是多年以来瑞丽市群众看病就医的惯例。原因多是当地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条件没有三甲医院好。但许多患者和家属也反映去省级医院就医路程远、费用高,患者的陪护更是令家属苦不堪言。
82岁的罗太原在瑞丽生活了几十年。多年前不幸患了冠心病,最近一直在为是否到昆明三甲医院安装心脏起搏器烦恼。不久前,她的家人听说瑞丽市人民医院进驻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立即找到专家在当地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罗太原术后恢复良好。
病房里,瑞丽市人民医院医生董长青告诉记者,去年,瑞丽市人民医院与昆医大附二院组建医联体,在双向转诊、技术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帮扶共识。去年,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5.37%,出院人数同比增长23.75%。
“组建医联体以来,昆医大附二院派出管理人才和医疗专家9批53名到瑞丽开展工作,常驻专家完成疑难病例讨论25次、危重疑难患者会诊76次、重症患者抢救22人。瑞丽市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共4批次64人前往昆医大附二院学习。”昆医大附二院医务处处长赵辉说,目前瑞丽市人民医院在机构管理、学科建设、绩效优化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取得了腹膜透析置管术、微创介入方式开展手术治疗各类疼痛疾病等多例省内先进精密手术的成功。
昆医大附二院与瑞丽市人民医院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我省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缩影之一。
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优质的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这样的医疗服务体系格局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之间不相适应,所以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
如何缓解这种矛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
“云南正努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模式。”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吴永寿表示,首要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把现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局纵横上下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这样就可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使得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
近年来,我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开展紧密型合作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模式。截至去年底,全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每个州市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由192家联盟单位组成的学科联盟;以省中医院为龙头,在以中医为主的112家成员单位间开展资源共享协议、兼并协议等工作;依托云南远程医疗诊断中心网络平台,建设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的204家医疗机构,并延伸到老挝、缅甸的远程医疗县县通工程,形成了联通北京、上海,省内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的三级远程诊疗网络;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云南省政府合作建设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逐步为我省培养一批高水平、规范化的心血管诊疗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我们主动地、有效地调整医疗资源布局,这也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吴永寿说,我省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了医改红利。
记者 陈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