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读书活动就会在三迤大地上掀起热潮,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读书像四季盛开的鲜花一样,丰富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滋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
今年的“读书季”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时令的延续,它是一首完整交响曲中的着重音。4月20日,“2018书香云南”暨昆明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举行,第一批25个云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正式授牌。全省各地的年度读书活动进入勃发的“青春期”:曲靖市启动“走进新时代·开启新阅读”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形成“政府倡导、专家指导、阵地支持、全民参与”的读书格局;腾冲市举行“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主题活动……可谓“全民阅读月,书香满云南”。
飘荡在青山绿水间的书香,凝聚着党和政府对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切关怀,凝聚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脱贫先治愚”的觉悟。
读书要有场所。2007年,云南与全国同步,启动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成立了由10个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到2012年,中央及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近2.8亿元,建成农家书屋14260个。短短5年多时间,农家书屋在云岭大地上星罗棋布,构筑起一张植根乡村,惠及全省3000多万农民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公共文化服务网。农民将其称为“黄金屋”“欢乐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读书活动丰富多彩,三迤大地处处书声。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三五”规划,采取多项措施抓落实。政府主导安排部署,机关率先引领示范。全民阅读工作经费纳入省政府财政预算,文山、保山、玉溪、曲靖等多个州市建立了全民阅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去年,全省举办各类读书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书香九进”活动300多次。
云南出版集团联络相关部门举办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如“书香九进”(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集市、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进特殊人群、进边寨)全民阅读专项活动,“书香云南全民阅读”共享活动等。在2017年4月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7全民阅读报告》中,根据受访者“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的占比排名,云南和天津、江西等进入实力阅读十大省市;书香浓郁的昆明从参与调查的550多个城市脱颖而出,在“最爱社科类图书城市榜”排名第三,昆明连续3年登上“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
近年来,昆明市建成700多个“书香昆明”公共阅读服务点,“书香社区”、“书香村庄”等公共阅读服务点遍布全市。“书香昆明·好书评选系列活动”通过十九大主题书展、全国(云南)好书评选、年度读书大使评选、惠民书市、阅读进社区五大核心活动,以及“悦读者”带你悦读等配套活动的推动,为群众带来了丰富的阅读盛宴,好评如潮,6年来读者超过百万人次。
边疆书声越过国界传到远方。
在瑞丽姐告国门出入境大厅内,设有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国门社区图书阅览室”,内设文化展示区、图书借阅区、音像制品区、中缅文免费培训区等。像这样的书社已在边境口岸建成5个。书社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缅边民、外籍商人前来学习。来姐告打工的21岁缅甸小伙子奥水兴奋地说,是国门书社帮助他过了汉语关。自2009年9月建成至今,国门书社已累计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发送阅读卡18827张。
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思路,实施新方法,“政府支持、企业运营、多方参与、因地制宜”的“乡愁书院”建设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7年,云南新华书店集团发挥新华书店文化传承与品牌延伸的功能,整合社会优质资源,计划在全省条件成熟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特色名村探索建设100家“乡愁书院”。这项建设得到政府财政的积极支持,去年省财政厅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省级文化企业发展创新资金18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乡愁书院”建设25个,今年计划建设“乡愁书院”52个。
近日,记者走进安宁市青龙街道的“青龙乡愁书院”,看到了这样的景致:错落有致的书架、一盏马灯、几把老旧的犁、具有年代感的凤凰牌自行车,墙上挂着农村的家风、家训,让阅读者走进时间的深处。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5层小楼,经过整体改造,古香古色。书院10点钟刚开门,几个当地居民便前来读书品茗,甚是惬意。
书院管理员李大姐说:“家里娃娃读书以前都要到城里买,现在不出村镇就能买到,还能免费看。”据统计,2017年书院举办活动的到访人数有7035人。
如今,“中华乡愁书院”已经出现在老挝万象竂都公学内,成为海外华人华侨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音、情牵祖国发展的平台。
读书的真正回归,是读书本身不再带有功利目的,而是修身养性的日常功课。乡愁书院,是云南人走向精神高度的又一个新起点。
记者 李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