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科教文体
蜈蚣、蛇…… “公众科学日”来昆明动物研究所参观“西毒”
2018-05-19 00:00:1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 (记者 彭锡)“虽然蜈蚣有毒,但是我们已经从它体内的毒液中提取到一种镇痛物质,比吗啡的镇痛效果还要好1000倍。”5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举办的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上,科研人员一边演示怎么从蜈蚣身上取毒,一边向大家进行科普。

当天,昆明动物博物馆展示了有毒动物活体,比如蛇、蝎子、蜈蚣等,并进行了毒动物标本、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该展览向公众普及有毒动物常见的科普知识,旨在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据昆明动物博物馆副馆长李维薇介绍,此次公众在馆内不仅可以看到馆内常设的长颈鹿、大象、老虎、昆虫等动物标本,还能看到活着的蜈蚣、蛇、蜘蛛等有毒动物,还会对有毒动物的毒性进行知识介绍。“云南是动物王国,其中有很多动物是有毒的。我们希望借助此次展览,能够让大家正确认识这些动物。尤其是在野外,对于不熟悉的动物不要去触碰,以免发生危险。此外,我们也在进行有毒物的研究,从有毒动物含有的蛋白和多肽中开发出了治疗疼痛、血栓的药物,为人类谋福利。目前已经发表了230多篇科研论文,获得35项专利授权,通过对有毒动物毒素作用机制研究,为中毒救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现场,科研人员还演示了怎么从蜈蚣身上取毒。记者了解到,目前,科研人员已经从蜈蚣的毒液中提取到一种镇痛物质多肽,比吗啡的镇痛效果还要好1000倍,而且具有高度转移性,副作用小,又不会上瘾。目前,正在进行后期产业化研究。

据悉,5月18日至20日,昆明动物博物馆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欢迎市民前去参观。

责任编辑: 赵黎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