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经济民生
聚焦“精准”转移 狠下“绣花”功夫
昭通东莞抓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助力脱贫攻坚
2018-05-17 18:35:13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党委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十分周到,我和3个儿子在家具厂打工,4个人每月总工资超过1.5万多块。”近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震兴集团永鹏家具厂务工的昭通市威信县高田乡钨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林武高兴地告诉记者。据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7年至今,转移东莞就业的昭通籍务工人员162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913人,带动了4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转移就业人员月均收入3500元左右,累计创造务工工资性收入2.1亿元,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3亿元。

自东莞、昭通两市开展劳务输出对口协作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将其列入脱贫攻坚“四篇文章”,作为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之一。两市紧紧扣住“精准”二字出实招,卯足“协同”两字下实功,探索构建“四精准四协同”劳务协作模式:聚焦精准对接,实现机制协同;聚焦精准组织,实现动员协同;聚焦精准推动,实现市场协同;聚焦精准落地,实现稳岗协同。盯紧劳务输出中“动员、动身、交通、进厂、适应岗位、工资保障、长效稳岗”各个环节,通过一项项具体的协同措施,精准解决群众“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去不好”,企业“难招、难管、难稳”等问题,真正让贫困群众通过输出务工实现增收脱贫。逐步探索出一条“精准对接、精准组织、两地共赢”的劳务协作扶贫新路子。

聚焦精准对接 实现体制机制协同

昭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有农村劳动力300多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0.6万人,而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制造业比较发达,企业数量众多,近年来缺工问题较为突出,每年缺工超过百万,其中仅东莞就缺工20万。两市劳务协作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两地结对帮扶之后,在劳务协作上下足了绣花功夫,建立了一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精准组织、稳岗长效”的精准对接机制。两地市一级人力资源部门作为总协调、总指挥,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联席会议,每月进行招工信息交流和动态监控。县区一级构建了“1对多”的大帮扶格局,将东莞所有镇街(园区)动员起来,帮扶东莞对口的昭通6个贫困县区,每个县区至少有4个镇街(园区)帮其开展劳务输出,最多的一个县有7个镇帮扶。一年多来,双方在这一框架下开展了一系列对接工作,向昭通提供就业岗位信息20多万条,组织了120多家中介服务公司、大中型企业赴昭通招聘,搭建起了昭通劳动力与东莞用工企业之间的稳固桥梁。

聚焦精准组织 实现输出接收动员协同

把群众发动起来走出大山,是劳务输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离不开有强大战斗力的村一级组织,特别是对那些“不想去、不敢去”的群众,更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反复上门动员。为此,昭通市一方面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机制,一竿子插到底,严格要求建立健全劳动力实名制档案和数据库,做到“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并在全市建立了村级联络员队伍,将1306名村干部或村中有较高威望的群众作为联络员,给予一定补贴,帮助两市的劳务中介机构、企业开展劳务信息对接和输送组织工作。另一方面,着力压实责任,向县区、向基层下任务、压担子。 2018年,昭通市提出力争输出10万人的目标,任务明确分解到每个县、每个镇,有的县区还分解到干部个人,1人包5户做好动员和组织输出工作,力求每户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外出务工。与此同时,东莞市积极发动企业做好接收工作,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就业人员,还根据情况发动事业单位、企业、公益机构等,专门设立相应的岗位。例如,大岭山镇发动了家具、电子、五金等2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同时针对残疾、年迈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发了扶贫岗位150余个。2018年春节前后,两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开展了一轮组织动员工作,在昭通开展了大型招聘会13场次、乡村巡回招聘会114场次,集中输送了30多批次5858人前往东莞务工。

聚焦精准推进 实现市场力量发挥协同

劳动力就业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力量不可能完全包办。群众要进厂务工,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是关键。这离不开中介机构居中的灵活沟通、资源调配、利益协调等各种服务,在昭通做好群众与岗位的配对、向东莞的运输等工作,在东莞做好组织企业接收、岗位临时调整等工作。对此,两地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动市场特别是劳务中介力量的参与,由政府购买服务或对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例如,东莞动员了市劳务派遣行业协会的4家会员单位共同投资1000万元,2017年6月在昭通设立了昭通莞企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与昭通市人社部门签署了合作协作,在昭通11个县区成立办事机构,既协助当地政府也自主下乡开展招聘,至今累计向东莞输出劳动力2000多人。有的结对县区和镇街之间,也依托市场、县属或镇属的中介机构,具体落实相关工作。如昭通威信县在东莞大岭山镇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县人力资源公司与大岭山众人人力资源市场签订协议,落实就业岗位8000多个,双方公司开展合作在2018年春节前后有序组织22批次3009人到大岭山镇就业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80人,人均月工资4000元左右。

聚焦精准落地 实现稳岗服务协同

东莞市大力推动和协助当地县区一级政府在东莞设立派出机构,目前昭通有关县区在东莞成立了9个劳务工作站,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在东莞稳定就业,后续还有9个在筹备建设中。其中,威信县与大岭山镇创造了“四不愁、三保障、两放宽、两补助”的服务模式,向群众公开承诺路费不愁、吃饭不愁、住宿不愁、工作不愁,有干部随车陪同送到工厂宿舍协助安置,工资有保障、权益有保障、服务有保障,同村人员尽量编为同一个工作组上工,年龄放宽、学历放宽,有专门针对残疾、年迈、低学历、文盲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务工半年以上给予500元交通补助、1000元稳岗补贴。威信县在大岭山设立的驻东莞协作工作组,由1名县委常委、副县长带队常驻,由东莞方面协助入厂做好群众安抚慰问、动态跟踪、权益服务等工作。东莞大岭山镇还对威信县举家赴大岭山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同子女的就学,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学校减免500元的优惠,帮助解决后顾之忧。2018年春节前后送去大岭山务工的群众目前稳岗率达90%。

云南网记者 谢毅

责任编辑: 乐诚弘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