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经济民生
“近学安宁创文经验”系列报道之二:一笔明白账:剔除“花架子” 惠民“硬过硬”
2018-05-15 07:34:38   来源:昆明日报
分享至:

  2017年9月1日,在媒体上看到《安宁市免费开放13个单位停车场》的消息后,半信半疑的安宁市民刘琨将车开到离家最近的金晖路1号宁湖大厦综合办公楼停车场。

  宁湖大厦主楼是安宁市旅游局、交通局等20多家单位的办公场所,裙楼则是安宁市政府的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此次免费开放的停车场之一,9月1日晚上9点多,迎来了首位停车的市民。

  “停车难”是所有“城市病”中最难解决的,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尺。安宁在2017年再一次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拿出十倍的勇气和信心破解这一难题。

  只要舍得 “停车难”不算难

  杨洪是安宁市住建局房管科科长,在整个创建工作中,他和小区居民以及物管公司打交道最多,也最清楚小区缺什么、小区居民要什么。

  从2017年3月16至9月18日,半年时间,光是杨洪就往各个小区跑了上百次,大的协调会开了12次,小的碰头会开了不计其数。

  安宁市共有101个物业管理住宅小区,33个无物管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背街小巷破损未得到修缮、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脏乱差、新旧小区普遍存在“停车难”等问题上。

  矛盾突出,但解决得一点点来。

  背街背巷道路的破损,除了通过社区包保网格人员发现一条解决一条,还有就是小区居民的热线反映,除此之外还有“五级”“五个平台”的监管,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蔡明仙是连然街道小菜园社区居民,离她家不远的小巷口有一个坑洼,她第一天去社区反映,第二天就有人来修补好了;园丁小区退休20多年的丁老师,5月份回了一趟文山老家,一个月后回来,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外墙粉刷一新,晾衣架统一整洁,楼道小广告不见了……

  但杨洪发现,所有新老小区最集中的矛盾焦点,还是“停车难”。他从几十个小区物管处了解到,每个小区每年因“停车难”引发的口角、纠纷甚至冲突不下十起。在一次和小区居民的攀谈中,大家提议:“能不能把公家单位的停车位拿出来免费给小区居民停车?”

  杨洪听了觉得有道理,马上回去跟局领导汇报,并迅速将情况写成一份请示,上报到安宁市“创文”攻坚指挥部。一般来说,一份报告要走完全部流程最少要一两个星期,而这份关于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报告仅仅三天时间便得到回复,并迅速向媒体公布了消息:13个单位停车点晚8点至早8点向社会免费开放。

  拿宁湖大厦来说,周边有上城名筑、宁湖左岸、天然居、金色国际、天华苑等居住小区,此次宁湖大厦拿出的上百个免费停车位,极大缓解了周边小区的“停车难”。

  杨洪说,解决一些急难险重的问题,关键看有没有方法、舍不舍得、敢不敢实践。在这一点上,安宁市委、市政府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并用行动践行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这一目标。

  小方法破解了大难题

  刘海华是天华苑物管工作人员,他发现这几年因为小区居民养狗问题导致的纠纷不在少数。他总结了一下,发现主要有几类:遛狗不拴、狗到处乱拉、晚上乱叫。这类纠纷多了,成了物业管理的一个难题。一开始物管公司在小区入口处、单元门楼道、公共场所都张贴了温馨告示,但效果并不好。

  安宁市住建局经过一番调研,决定先从“管狗”这件小事做起。政府自掏腰包送狗绳给养狗业主,还送一个小小工具包,里面有铲粪便的小铲子、有装垃圾的小袋子等。政府先做给物管看,依靠物管在小区全面推开,业主就没有理由不配合文明养狗了。

  一开始多数物管公司也觉得“创文”跟物管无关,对街道、社区的一些创建要求并不十分配合。因为涉及基础投入,更加不情愿。这种情况几乎在各个物管公司都存在。怎么办?住建局就先从本土地产和物管企业找突破。因为本土公司根植本地,口碑和处罚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

  住建局第一批就从10家本地物管公司找突破口,就从一根小小“狗绳”开始。当物管把狗绳发给养狗业主后,发现第二天狗到处乱跑的情况少了,地上的狗便便也少了,文明养狗悄悄形成共识。不仅如此,物管发现来投诉和调解纠纷的人都少了,环境也变得清爽干净了许多。原来文明不是一句空话,还可以推动物管工作的开展。随之而来的好处让许多物管公司深切明白了创建带来的实惠:业主之间相处更加和谐、偷摘花草的行为几乎消失、损坏小区公共设施的行为不见了。

  “之前开会讨论物业公司配合创建,要说很多话、讲很多道理。现在一提要求,大家带头支持。说白了,创建带来的实惠他们感受最深。”

  将物业管理公司从创建的“被动”引导为“主动”,让物业管理公司从“强迫”到“自觉”参与,除了靠多年创建氛围的营造和运行机制的保障,更靠这些小方法破解了大难题。

  让“花架子”变成“硬过硬”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究竟如何体现?在创建过程中,哪些是“花架子”?哪些是“硬过硬”?

  刘海洪是金方街道阳光社区果树园小区的住户,对他来说,因为住在环境条件差的果树园,连长大了的儿子也嫌弃,一年回不来几次。安宁市住建局从去年3月份开始,拿出“脱皮掉肉”的狠心,将连然街道33个老旧小区、金方街道453栋老旧楼房,以及园丁小区5栋老旧楼房等,全部实行了提升改造以及翻新粉刷。

  居住在果树园的刘海洪一家,就得益于此次提升改造。在刘海洪看来,小区里的每一点变化都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果树园37幢前面经整改划成停车位,儿子回来终于有地方停车了;果树园38幢4单元前面的小空间整改做成了公共晾衣间,没有阳台的居民们可以让衣物晒到最温暖的阳光;石梯子旁边都安装了扶手,让老年住户占75%以上的果树园居民,出门、进门有了更多安全感。

  昆钢片区的黎明、小菜园、凌波等社区,从地面修整、道路硬化、植绿补绿、外墙粉刷到清除卫生死角,对整个片区沿街干道、人行道、公交车站、路灯、交通标线、信号灯及指示牌、两侧绿化带以及公园、生活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让所有片区住户赞不绝口。

  而这,仅仅只是安宁市去年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安宁市文明办主任唐科看来,18年的创建路,安宁不是搞一阵风,而是慢慢剔除了所有的“花架子”,把创建的成果实实在在给了老百姓。比如说:按照上报给中央文明委的标准测评点位一共是323个,但实际点位有2000多个。除了严格对标对点之外,安宁还自加压力,将2000多个点位都悉数“关照”到,这就是安宁自上而下将创建作为惠民工程的最大体现,也是去年在针对全市文明创建的民意测评中,老百姓的满意度达到了99.6%的主要原因。

  看安宁“创文”是不是为民、惠民,这个测评结果足以说明一切。

  从“花架子”变成“硬过硬”,安宁在文明路上累积了太多精神与物质财富,它们最终都成为一种动力,推动这座城市的文明开枝散叶,不断向前。

  敬请关注《“近学安宁创文经验”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 贾薇

责任编辑: 李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