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游客在普者黑景区内划船游玩。(新华网 丁凝摄)
愿景
2016年5月,云南省提出“要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目标,把文山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其中明确要求,把普者黑和坝美打造成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面对新定位、新要求,地处普者黑景区核心区的仙人洞村何去何从?
实际上,自从民居改造工作接近尾声以来,范成元的工作重点又转移到推动仙人洞村旅游抱团发展上。
他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筹备成立公司,将分散经营的各家各户整合进来,再引入专业运营机构进行整体运营,“主要是引进先进的理念,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推广,最终形成特色化和品牌化。”
在范成元的构想中,即使引入专业机构运营,村民也必须牢牢掌握核心话语权,防止撒尼文化流失,“我们既要学习先进理念,也要守住撒尼文化的根和魂,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范成元的构想与袁生能“规模化、集体化引导”的想法不谋而合。袁生能认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离不开外来资金、观念和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又回到了规则制定这一核心问题上。”
除了集约化经营和规则制定之外,袁生能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布局乡村旅游业态。他认为,要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进行差异化打造,“而不是一味地搞农家乐。”
对于仙人洞村而言,旅游业态的布局无疑要围绕撒尼文化展开。范成元举了两个例子:准备请石林的撒尼老人来创作地道的撒尼歌舞,把撒尼人的传说、故事、生产、生活等通过歌舞表现出来,打造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还准备将村里的田地整合起来,发展观光农业,让游客体验和感受撒尼人的农耕文化。
“就我这几年四处考察学习的感受来说,仙人洞村是为数不多能把民族文化较好保留下来的村庄之一。”范成元欣慰的是,村民保留撒尼文化的意识逐步在增强,这也提振了下一步发展的信心。
从民居改造到集约化经营,从民族文化保护到品牌打造,如果一切按照设想实现,未来的仙人洞村将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范成元在心里定了三个“小目标”:让仙人洞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云南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样本、活的撒尼博物馆。
这其中范成元最看重的还是“活的撒尼博物馆”,他希望四海宾朋来仙人洞村可以住着撒尼人的房子,吃着撒尼人的美食,过着撒尼人的生活。同时,让撒尼文化能世代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