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经济民生
拉条横幅举个牌“×总拿下古茶园”
企业和个人自带横幅、广告牌上茶山拍照蹭热点 鲜叶一天一价、枝条被当好茶……春茶采摘季乱象多
2018-05-04 07:20:10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作秀者”走后留下的满地广告牌

 

恶炒名山古树茶,不但将价格哄炒上涨,就连普洱茶的概念也被过度炒作,出现了价高无市的情况,甚至一些企业和个人,几乎连一棵茶树都没有,甚至连茶树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就带着自己企业宣传牌,跑到古茶树前,插牌宣传以证其名……日前,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召开的市场分析会上透露,2018年云南春茶的采摘季接近尾声,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似曾相识的怪现象也出现了。

现状

茶山上怪象丛生

据介绍,以临沧市双江县今年的春茶市场为例,从春茶采摘开始前,茶山就进入到了人满为患的境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和个人,纷纷上山收茶,茶叶交易成了卖方市场,鲜叶逐天上涨,甚至到了一天一价的状态。

茶农与茶企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价高者得鲜叶,成了茶农们的价值标准,但在茶叶采摘上,却背离传统的行业标准,以往的鲜叶标准是一芽两叶,但今年春茶市场上竟有鲜叶越老制茶越好的说法,甚至出现带有“马蹄”的鲜叶才是头春茶的怪论,于是带着枝条的茶叶也被采来当好茶销售。

更有甚者,将炒作古树名山茶作为今年春茶采摘季节的主角,一些根本就没有茶园也无茶树的制茶者,纷纷来到名山、古树前举牌照相,挂幅开采,场面可谓热闹非凡,一通乱拍后,丢下成堆的各式牌子走人,或带上胡乱收购的茶叶,下山卖茶去,表面看很热闹,价格也被炒得很高,但最终交易的却很少,以次充好的现象通过上茶山的各种自我宣传和表演被“真实化”,这些行为都会极大损害普洱茶行业的声誉。

带“刺”的名山古树茶

对于名山古树茶被恶炒的现象,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方可表示,云南的山头茶、古树茶仅为30多万亩,全省600多万亩的生态茶、有机茶、现代茶园,才是云南茶产业的主体和坚实基础。代表云茶主体的是来自生态茶园、有机茶园、现代茶园的产品,它们才是真正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一头连着广大茶农增收脱贫的主体,它们的市场价格才是云茶最真实和科学的价格标尺。

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是云南茶产业的特色,一定要发挥这样的特色,将其做到极致,用特色茶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在业界,甚至有人形容名山古树茶是一朵 “带刺的玫瑰”,它本身有着很好的品质,但却因种种的乱象而让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打好生态、绿色、有机牌,不能刻意过度渲染炒作古树、名山概念,对于众多的冒充古树、名山的应予以禁止和惩罚。

5大问题引发乱象

对于茶山乱象所引发出的深层思考,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南涛也代表协会作了深度分析。

●未形成对外宣传合力

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好、各叫各的味,未能形成对外宣传合力。特别是普洱茶生产企业,小、散、乱、弱状况突出,产业集中度低,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20多家,价值64.10亿元全国十强品牌之首的区域公共品牌“普洱茶”及价值21.02亿元的“滇红”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绿色、有机茶园待认证

就茶叶种植而言,应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茶园认证工作,逐步实现现代茶园绿色、有机化。

●虚假宣传舆论混乱

针对这些年来对普洱茶众说纷纭的舆论混乱,不乏神化、妖化普洱茶长期饮用及保健功能的谬论。

●价格炒作之风盛行

今年春茶期间,一些企业、自媒体和个人争先报道云南山头茶、古树茶的价格,山头茶及价格炒作之风愈演愈烈,表面看热闹非凡,价格越炒越高;但事实上买茶的人却不多,让诚信、良心茶企在炒作面前无所适从,在毛茶收购时成本负担加剧。

●乱评奖乱设机构

极少数社会组织乱评奖、乱设分支机构,滥用名山、古树、野生、单株、纯料、老茶等概念,牟取暴利、扰乱市场,严重影响云茶形象,降低消费者信心。

建议

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普洱茶曾遭遇过惨不忍睹的大低谷时期,2006年~2008年期间,过度炒作让普洱茶迷失了,价格跳水,信誉受损也让从业者们倍感煎熬,经过所有茶农、茶企乃至整个社会的齐心努力,普洱茶才又再次崛起。

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南涛给出如下建议:

●齐心合力擦亮“普洱茶”和“滇红”金字招牌、打造云茶大品牌刻不容缓。

●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及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实施茶园互联网建设,把植茶基地建设成优质、高效、安全的第一车间。

●建立有机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引进全球先进有机认证机构,大力扩大有机种植面积,打造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要搭建科研、质量安全认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云品”频道等平台。

●对云南茶叶统一宣传用语,以正视听。

●建议恢复省级两年一次的云茶杯评奖活动,以规范全省性评奖工作。

●进一步加大云南国际茶业交易中心、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对市场及行业发展的监督及促进作用。

我省茶叶大数据

时间截至2017年

种植面积620多万亩

总产量38.7万吨

综合产值740余亿元

茶农从茶叶中得到收入人均3000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

建成有机茶园40多万亩

生态茶园200多万亩

记者 虞南

 

责任编辑: 罗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