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全国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扶贫攻坚主战场,长期以来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盼,汇合了各级各方的心力智慧和深情厚谊。沪滇扶贫协作源远流长,1996年9月,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上海云南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22年来,沪滇双方落实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的要求,坚持“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相结合,贯彻“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帮扶方针,助力对口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和增强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7.15亿元,援建各类项目8690余个,逾80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帮助云南对口地区培训各类人才1.2万余批43.4万人次。这一组鲜活的数据,更是一串温暖的符号。在云岭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既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也充分表明了沪滇双方携手合作,决战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层层抓落实全力推进沪滇扶贫协作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沪滇扶贫协作工作。2017年,我省先后3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东西部扶贫协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有关州、市和部门的职能职责。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有力推动沪滇扶贫协作工作,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切实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交流,并建立了省级统筹、州市推进、基层抓落实的扶贫协作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两地党政领导互访会商机制,完善沪滇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双方高层议定事项和年度扶贫协作重点工作的落实,去年8月,上海市市长应勇率团到我省对接考察,召开沪滇扶贫协作第十七次联席会议;12月,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率队赴上海市对接考察,并召开了第十八次沪滇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加强高层互访同时,我省相关州(市)与上海市15个区主动对接,全年双方互访1760人次、召开联席会议69次、签署扶贫协作协议65个。
按照“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结合帮扶双方工作实际,沪滇结对帮扶关系持续深化,帮扶重点从原来的4个州市26个贫困县,拓展为13个州市74个贫困县。
聚焦脱贫攻坚全面落实重点帮扶任务
聚焦贫困县,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2017年上海市投入帮扶资金10.07亿元,同比增长217.7%,实施援建项目442个,覆盖562个贫困村,帮助9.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扶贫攻坚,人才是关键。云南和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交流工作。2017年,云南共选派313名干部赴上海挂职锻炼,1064名教育、医疗技术骨干到上海学习交流,组织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规划等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赴上海参加培训。上海市第十批援滇挂职干部75名赴我省挂职,聘请15位知名教授为我省特聘专家,安排22名博士后到我省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服务,236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省开展智力帮扶,为加深两地间的交流合作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
在沪滇扶贫协作的框架下,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研究出台了一批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沪企入滇”工程,上海复兴集团、新沪商联合会等一批知名企业、商会到云南投资兴业,2017年实施沪滇经济合作项目217个,到位资金324.3亿元,同比增长94.3%,带动贫困人口脱贫7955人,吸纳就业脱贫2950人。大力实施“云品入沪”工程,云南省商务厅与上海市商务委签订了《“云品入沪”产销对接精准扶贫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云南高原特色产品开拓了广阔市场,建设11个云南上海蔬菜产销对接基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产销合作模式,建立面向贫困户的稳定增收机制。针对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积极促成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我省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18项,助推脱贫攻坚,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