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经济民生
云南省质监系统逐步构建起“放、管、治”的质量工作新格局
2018-04-18 07:52:4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打击“地条钢”专项行动抽查大米质量

打击死灰复燃“地条钢”、全力查处贩卖“黑心棉”、打击“双十一”消费品假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质量安全无小事。

近年来,我省质监系统全力做好质量安全底线的“守护者”,让质量安全保障“无孔不入”。从源头入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质量水平,加强和改善质量监管,筑牢质量安全底线,推动质量社会共治,提升质量发展保障能力,逐步构建起了“放、管、治”的质量工作新格局,有效提升了我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严把关 许可认证放管并举

“现在办证太方便了。”2017年12月21日,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拿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云南立隆化工集团负责人激动地说,以前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还要拿着相关材料跑昆明几趟,现在只要在网上申请提交,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能拿到许可证了。

这是我省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以来,颁发的首张简化审批程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简化前,根据原来的管理条例,需要经过受理、实地核查、产品抽样检验、作出许可决定、颁发证书等程序,从受理申请到发证共需70个工作日,且产品检验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简化后,只需经过受理、形式审查、发证等三个程序,从受理申请到发证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不但大幅减少了办理环节、审批时限,而且企业在所在州市就能办理许可证,不用再到省级部门办理。

审批程序简化后,产品的质量如何保证呢?企业会不会因此放宽产品质量控制?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百炼表示,简化审批程序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转变监管思路的一种方式,是将监督检查的目的,从评价产品质量回归到发现质量问题上来。将监督检查方式从常规巡查为主转变为以随机、突击、暗访检查为主,通过综合使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执法打假、信用记录、公开曝光等手段,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提升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颁证前,企业要写质量承诺书,要保证企业符合生产许可所有的条件,产品质量要合格。在后续监管当中,一旦检查发现企业违反承诺书上的内容,第一撤销许可,第二要向全社会公布,第三要记入企业诚信信用平台。”陈百炼说。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在全省质监部门受理的223起发证、延续、许可范围变更、补领申请中,共有202个产品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中88个产品获得国家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114个产品获得省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对申请受理的企业,我们组织了对企业生产条件实地核查126家次,同时配合国家审查部对61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核查。其中,申证企业生产条件实地核查被判为不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都不予许可发证;经资料审查材料不全的要求补充材料申请,并注销了2家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处负责人介绍。

出重拳 监督检查广泛深入

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质监部门相继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

在保山,400多名质监工作人员深入人员密集的医院、商场、景区、宾馆、游乐场所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客运索道、电梯等特种设备进行了抽查整改。

在德宏,执法人员深入边境一线开展车用汽柴油监督抽查,随机选取加油站和执法人员,抽取样品36个批次,为春节假期营造了一个良好有序的油品市场。

在昆明,为保障春运期间旅客出行安全,工作人员深入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昆明长水机场等场所,对电梯的急停开关、应急通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测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作好安全防范工作。

“质量安全监管不仅只在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查找问题、预防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质量监管,才能筑牢质量安全的底线。”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处负责人表示。

“去年我省没有发生区域性的重大安全事故。”该负责人介绍,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全省质监系统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工作。省质监局从去年初开始就派出督查组,深入东川、楚雄、丽江、玉溪等地,多次进行“地条钢”专项整治工作督查。对于电线电缆问题,通过吸取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的经验教训,去年4至6月全面开展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查处1家无证生产企业,责令6家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条件整改。

据统计,去年,我省完成73种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1477家企业2042个批次产品,经检验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73%;共对成品油、摩托车制动器衬片、干粉灭火器、无线路由器等20种重要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共抽查91家电商经销企业115批次样品,不合格检出率为58.26%;共抽查105家重要工业产品企业的105个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72%;对14个州、市241家生产、流通食品相关产品企业生产的405个批次样品进行抽查,查出有72个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

该负责人表示,我省质量价格水平还相对偏低,很多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还有待加强,急需加强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加强监督抽查的力度和针对性,形成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大不良企业的曝光力度,督促企业改进生产质量,保障质量安全。

亮利剑 执法整治凸显成效

出动执法人员4.4万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8304家,立案查处案件1467起,较去年下降3%;捣毁黑窝点9个,涉案货值4850.3万元;4起移送公安机关……2017年,全省各级质监部门执法整治成效凸显。

“以双打、质检利剑行动为重点,我们扎实组织重点产品的专项执法打假,认真组织区域整治,加强执法打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力度,为促进云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提供了较好的执法保障。”省质监局执法督查处处长陈德介绍。

去年以来,我省各级质监部门按照总局“质检利剑”五个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现状,把执法检查、监督抽查和日常巡查等相结合,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据统计,2017年,各级质监职能部门共立案查处10类消费品违法案件43起;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16起,查获农资案件货值210.3万元;查处建材质量违法行为310起,占全年立案查处案件总数的21.1%;查处汽车配件质量违法行为23起,促进了汽配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同时共对354家加油站油品质量进行抽查,立案查处50起,油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合云南产业特点和产品质量的现状,在抓好消防产品质量、学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的同时,今年,我们重点抓了‘地条钢’和‘黑心棉’两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陈德介绍,目前,54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已经彻底取缔关停。同时捣毁了“黑心棉”窝点8个,销毁“黑心棉”成品792床,“黑心棉”原料6.8吨,废旧棉絮197床。

与此同时,通过继续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持续保持整治重点领域问题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产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公开等措施,社会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组织“双打”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我们强化了涉外展会、交易会产品质量的监管,各地对云南3000多家有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加强执法检查和产品抽查;为了强化特种设备监管,我们对特种设备的350起质量投诉、321起特种设备违法案件都及时严肃地进行了处理;同时组织全系统开展了‘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有效强化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执法联动。”陈德说。

记者 李承韩

 

责任编辑: 自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