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时政报道
抓思想武装 看政治担当 立规矩意识
“云岭铁军”这样锻造
2018-04-02 07:26:40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新时代的云南,集脱贫攻坚、深化改革、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多重任务于一身,也面临叠加的发展机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干部思想武装、提高政治意识,选用干部突出政治标准、体现政治担当,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正在形成,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了积极变化。

“过去就是在上班,现在有了干事业的感觉。”行走云南,许多干部切实感到了自身的变化,奋力交出一份新时代的发展答卷:2017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当年预计实现115万贫困人口脱贫。

思想政治建设,一点都不虚

大理洱海东北角的双廊,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风光小镇。现在,走进这个“苍山洱海风光第一镇”,看到的却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不见了往日游人如织的热闹。为了抢救性保护不堪重负的洱海,去年4月以来,双廊镇关停所有628家餐饮客栈,集中建设截污排污设施。

“之前最担心老百姓不理解。”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双廊工作队队长张绍玺很关切这期间村民要作出的牺牲,“去一家店做工作,女主人听到之后哇的一声哭了。”然而,新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治理“短痛”,最终受益的还是群众和投资者。如何将新理念植入群众的思想?如何引导大家算大账、算长远账?

大理州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12名队员和当地干部一同扎在镇上,白天进村入户,晚上开会汇总,几次召开大型座谈会,面对面讲透政策、解答疑惑,党员经营户带头执行、提前停业。施工至今,双廊镇没有发生大规模阻工和群体性事件,治理行动平稳进行。

中央精神历经省、州市、县、乡镇、村,最终让群众真心接受,并不是简单的事。在张绍玺看来,最关键的是:“从省里到基层,反反复复地学习领悟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精神,自己吃透了,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发动群众参与。”工作队的干部们感到,只有各方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工作才能顺利地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一点都不虚。

滇池边有着“古滇都邑”之称的昆明市晋宁区,同样面临新形势带来的冲击。随着近年来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晋宁区迎来了大开发的机遇。但干部却不同程度存在信心不足、精神不振、能力不匹配等问题,还发生了几起群体性事件及县处级干部贪污案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晋宁区从思想政治建设入手,首先进行理论武装和价值观引导,以全区清晰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愿景赢得干部群众高度认同,为干部注入了动力源。

过去重视管工作,忽视管人头、管思想,这种状况正在云南逐渐改变。云南坚持毫不放松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作为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以及各级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内容。省委带头作表率,仅2017年就举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省委常委带头下基层宣讲,切实把全省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保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春林多年研究党的建设,他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它让你既明白所为何事,又清楚做事的意义,从而激发出人的内在动力。”

抓好一把手,政治责任担起来

发现副职履职不给力,常有一把手寄希望于组织来调整。“确有严重问题的依程序调整,但要是都来找组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昆明晋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雁昆发现。晋宁区为此设置了一个中间环节——有痕迹的组织约谈,由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参与,对“问题”干部进行组织约谈,规定整改期限,依旧没改进的,启动组织处理。

“工作时间长了,有的干部难免‘油腻’了,遇到干部有不正常作风,单位主要领导要敢于亮剑,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组织。”李雁昆说,增设这么一个环节,有效地督促了一把手履职尽责。

政治建设、责任担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云南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压实政治责任,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干部选任关键环节上,云南省作出一系列刚性规定:各级党委(党组)向上级报送拟提拔或者重用人选时,主要负责人进行廉洁把关签字确认;个人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署名推荐;党委(党组)或者个人必须对干部提名推荐工作负责,把关不严,导致用人失察失误、干部带病提拔的,严肃追究责任等。

在党建责任方面,云南省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强化问责。针对基层党组织政治责任淡化、政治功能虚化等问题,云南省连续三年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一锤接着一锤“钉钉子”,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

在杨春林看来,加强政治建设、压实党建责任,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程序性的党务工作,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就是运用系统思维,把干部的责任担当和积极性激发出来。

“平时不敢放松,做得不好他们就‘收拾’我!”保山市永昌街道党工委书记陆德富笑谈中透着自信。他说,现在市里特别注重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年初给党组织开出责任清单,年中多轮督查,督查组直接插到社区、村支部等看落实,党建考核由年底的“一锤子买卖”变成“全天候管理”。

压力传导到街道,街道每月召开一次街道、社区、小组三级干部大会,解决信息不畅问题。该街道红庙社区过去因执行政策卡壳,党组织不作为,一度是软弱涣散反面典型。如今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服务凝聚居民,实现华丽转身。

能上能下,关键看政治担当

“连这样都能调整!”去年以来,县级4名党政正职因为脱贫攻坚不力,依程序被调整,4名被调整的正职均被安排为州市政府部门副职。“一步回到十年前”,力度之大让干部们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让干部下得心疼,才能形成有效震慑。”在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韩富海看来,“过去,有的干部认为,不违纪违法就调整不了,‘理论上’不脱贫不调整,认为你不能拿他怎么样。现在,就是要让干部认识到,混日子是不行的,脱贫攻坚大业绝不能耽误。”

在云南,脱贫攻坚就是首要政治责任、新时代的第一场硬仗,云南注重从脱贫攻坚中的表现看干部的政治担当。去年9月,省委组织部开展在脱贫一线考察考核干部及县党政正职分析研判工作,不打招呼,不简单听汇报,直接到县里、项目一线等一对一谈话,掌握干部真实情况。上述4名干部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履职不力,严格按程序调整。

云南把推进干部“能下”常态化列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重点督查项目,建立定期盘点报告制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2013年以来“带病提拔”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对存在违规情形的19个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了问责。

“能下”是手段不是目的,关键要让好干部脱颖而出。云南在选人用人上严格政治标准,注重依事择人,优先重用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干部,坚决调整畏首畏尾、推诿塞责的干部,逐步形成了导向鲜明的干部选任新气象。

“过去干部工作严格按程序走完就好了,但现在不行,干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保山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志承感到。

下了飞机,从昆明长水机场步行走出,长长走廊里扑面而来的是云南各地五彩斑斓的风景宣传画,保山有些与众不同,大力展示的是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发展劲头呼之欲出。这些年,滇西的保山从过去以农业为主、工业不成气候的困境中走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园区,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发展增速居云南省前列。

关键就在于选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保山市干部选任工作突出政治标准,一大批自觉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转变为行动自觉的干部涌现出来,一批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边贸交流等急难险重一线干事创业的干部得到重用。龙陵县外事办一位主任科员年过50,在过去兴许就退居二线了。但是他缅甸语和英语基础较好,人熟地熟,被提拔到保山市驻密支那办事处担任副主任,充分发挥了作用。

“过去,一有岗位空缺,议论的声音很多。现在不同了,没人为这去跑,心思放在干事上,大家相信组织会客观公正。”韩富海感到,现在政治生态更加清朗,真正选拔了一批能干事的人。

管到八小时外,规矩意识立起来

过去在保山,饭局前流行玩上几把“幺子分”,赌酒风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现在,再到饭店里看看,党员干部参与的几乎销声匿迹。刹住这股风的是保山的“两禁”:严禁党员干部在任何场合、以任何理由赌酒和赌博,对顶风违纪者,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保山市还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报告婚姻变化情况等制度规定,给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行为上了监管“紧箍咒”。“一开始觉得管得太‘宽’了,现在越来越严,自己意识到当干部必须主动接受监督。”有干部坦言。

云南省把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看作各级领导干部起码的政治规矩。昆明市加大个人事项抽查核实和处理力度,凡提必核;晋宁区对科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核查全覆盖。云南完成全省3万余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对1120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了查核。

“很多干部不一定是要故意隐瞒,以前主要还是不重视。”李志承说,现在填报个人事项时,有干部主动打电话来问应该怎么填,规矩意识明显立起来了。

着眼于解决干部工作中重选拔轻管理、重使用轻监督等问题,云南集中整治违反干部任用标准程序、跑官要官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裸官”等6个突出问题,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和治庸问责力度,2017年上半年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4039人次。持续清理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和企业兼职问题,仅2017年1至11月,全省共对11333名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企业兼职问题进行了清理。

“关键是让干部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新时代对干部的新要求,增强戒惧意识和遵规守纪意识。”李雁昆看到,多管齐下,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认识正在明显改善,“当然,也不是所有干部都迅速完成了转变,就让觉醒的这部分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正能量会越来越浓。”这位基层组织部长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载3月3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通讯员 魏杰)

 

责任编辑: 钱霓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