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本网报道
云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昨日成立,脱贫攻坚领域社会工作如何做?听听专家怎么说
2018-03-15 20:47:0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我省已有200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5万多社会工作人才,还有大量在基层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组织。”3月14日,云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昆明召开,此举意味着,历经10年的艰难孕育,云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正式成立。下午,来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副会长通过 “社会工作论坛”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与到会者一同分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云南省社会工作已拓展到脱贫攻坚领域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省民政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省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首先,社工专业队伍快速壮大。自1993年以来,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人。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开考以来,我省有3万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报名参考,3139人取得职业水平证书。我省还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社工知识普及、实务能力、知识更新和考前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共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万余人。其次,组织载体不断拓宽。截止2017年,我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99家、社会工作岗位4910个。最后是实务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工作服务从民政领域逐步拓展到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犯罪预防、司法矫正等多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可供借鉴的具有云南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专家 脱贫攻坚社会工作如何做

“社会工作为减贫提供专业平台。作为独立于政府和贫困群体之外、专业性程度较高的社会工作,在减贫工作中处于第三方地位,也即与各个扶贫主体既独立又合作。”在“社会工作论坛”上,向德平就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的具体内容、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目前存在的挑战及应对等方面与大家展开分享。

参与脱贫攻坚涉及五方面内容

向德平认为,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主要包括了贫困群众救助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融合适应、参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针对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关爱服务等五方面的内容。

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有利于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在校生到贫困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或就业,帮助贫困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并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之间人才支持、项目支持、督导支持、培训支持等方式提升受援机构的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各渠道资金,实施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示范项目,为特殊群体提供成长支持、生计发展支持、生活照护、精神关爱、生命关怀和社会保护服务等服务。

五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实践方向多元化。例如在服务人群方面,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仍然是其主要关注对象,但是减贫社会工作也将青壮年、男性、农民工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作为潜在服务对象并保持密切关注,服务群体更多元;在工作内容方面,更加注重贫困群体的心理、精神支持和价值、能力提升等等。

介入渠道多极化。向德平认为,早期社会工作介入减贫领域的渠道很少,大部分机构和工作者只能通过直接联系贫困群体或贫困地区的方式开展实践。而在低社会认同度的影响下,介入渠道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也难以保证。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提出及政府职能的转型,政府在减贫领域中让渡空间逐渐加大,社会工作在扶贫领域中获得的实践机会也相应增加。社会工作获取实践机会的途径不再只有直接与服务对象联系的直接性渠道,还包括以承接政府、国际减贫组织或基金会减贫项目的形式介入贫困等间接性渠道。介入渠道由过去的一元化转为多极化。

服务方法专业化。早期的减贫实践本土化程度不足,也无法体现减贫社会工作与政府减贫之间的区别。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难以体现,减贫工作的实施效果也差强人意。对此,向德平表示,减贫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专业化发展,可以通过两方面得以体现,一是机构管理规范化,二是介入手法专业化。

实践理念积极化。中国的减贫在实践理念上经历了一个从消极被动的“输血式”减贫,到积极主动的“造血式”扶贫的过程。社会工作树立以帮助贫困群体建立自我帮扶机制为主的“造血式”帮扶理念,摈弃提供单一、暂时的经济帮扶和物质援助的“输血式”工作手法,转而帮助贫困群体发掘自身优势、进行能力建设。社会工作还确立“参与式”工作理念,强调贫困群体的参与,改变了以往政府和贫困群体自上而下单向互动的救助模式, 提高减贫工作的效果。

工作模式系统化。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社会工作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工作模式,从经济、心理、精神、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减贫工作,发展出了赋权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文化减贫模式、生态减贫模式。多种工作模式构成了一个系统、科学的减贫模式。

云南扶贫热线记者 包涛

责任编辑: 赵黎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