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时政报道
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
——聚焦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2018-03-07 02:38:33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我们深信,只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一定能够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

凤凰卫视记者: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曾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并叮嘱当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自然环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留住。请问阮省长,作为洱海的河长,您感受到一份什么样的责任?云南九湖保护和洱海治理的前景如何?

阮成发:谢谢凤凰卫视记者对洱海保护治理的关注。保护治理好洱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嘱托,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愿望。云南省委省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大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敢懈怠。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断然措施,开启了抢救模式,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在治理措施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推动“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组建一线指挥部,派驻一线工作队,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形成了覆盖所有入湖河道、高效有力的保护治理机制和网络化管理体系。二是强化源头管控,推动“末端治理”向“全流域治理”转变。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餐饮客栈2000多家,实施水资源综合调度、生态塘库、农村庭院雨污分流和蓝藻处置等应急措施,大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和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环湖截污,污染负荷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减。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转变。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领洱海保护治理,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深层次问题。

通过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是遏制了水质下降趋势,湖体和入湖河道水质发生积极变化。去年,全湖水质有6个月为Ⅱ类,29条入湖河流中有18条达到Ⅱ至Ⅳ类水质,比2016年增加了5条。二是控制了蓝藻水华发生态势,湖内水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全年没有发生规模化的蓝藻水华,全湖水生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

当前,洱海保护治理正处于关键时期,长期性、累积性污染依然严重,水生态系统仍然脆弱,流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形成,水质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我们时刻都是如履薄冰,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标本兼治,坚持“三个并重”,坚决打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是坚持依法治湖与科学治湖并重,既要严格执行《洱海保护条例》,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也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和环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强化空间管控,调优产业布局和结构。二是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既要大力推进环湖截污治污,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实现环湖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做到没有一滴污水直接入湖,也要实施好新一轮退房退田退塘工作,加快湖内水生植物的恢复,促进洱海水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既要加快治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入湖河道整治,也要强化工程和河网的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流域生态环境更加健康稳定。

洱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一面镜子。我们深信,只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坚持“一湖一策”精准治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一定能够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

责任编辑: 钱霓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