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时政报道
2020年昆明人均GDP将达1.4万美元 “直通两会新闻角”开启
2018-02-03 16:24:21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 实习记者 高子婷) “2020年昆明人均GDP达1.4万美元、今年计划10万贫困人口脱贫、已初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管流程、滇中新区要做改革创新先行区……”2月3日上午,在2018年昆明市两会召开之际,“直通两会新闻角”系列发布活动第一次开启。此次发布活动邀请了5名市属部门的负责人和县市区的负责人,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冰:2020年昆明人均GDP达1.4万美元

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发改委主任王冰,就昆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冰说,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开展了系列研究。并于2017年9月正式印发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纲要》描绘了发展蓝图、明确了建设方向和路径,回答了“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怎么建”等重大战略问题。

为什么建?昆明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交汇点,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肩负着推动云南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历史重任。

建设目标?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7年至2020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全市GDP达到7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第二阶段,2021年至202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初步显现,全市GDP达到1.19万亿元 ,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第三阶段,2026年至203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全市GDP达到1.8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8万美元。展望未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怎么建?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中心”、提升“三大品牌”。打造“一个枢纽”就是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建设“四个中心”就是指,充分发挥昆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提升“三大品牌”,就是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充分彰显昆明的个性和特色,有效提升昆明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周开龙:2018年计划10万贫困人口脱贫

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办主任周开龙,就昆明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周开龙介绍,到2017年末,昆明市贫困村由404个减少至210个,累计减少了194个;贫困群众由34.87万人减少至11.11万人,累计减少了23.76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昆明坚持1个基本思路、注重全员发动、构建两套管理体系、大力整合资源、实施九项攻坚举措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年度目标。

就寻甸县这块脱贫攻坚“硬骨头”来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针对寻甸县30条扶持政治措施,投资寻甸县各类资金共33.5亿元,实现“九个高质量”。产业扶贫高质量,实现产业帮扶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高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入住2844人;务工增收高质量,实现有劳务资源的贫困户就业全覆盖,完成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转移1.2万人,转移收入0.6亿元;教育扶贫高质量,深入开展“千名志愿者帮扶万名贫困学生”帮扶行动,分段实施教育帮扶,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零;生态补偿高质量,对“一海一江一区”内贫困户,直接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亿元,选聘702名贫困群众为护林员,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健康救助高质量,村、镇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群众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县域范围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四重”保障有效衔接运行“一站式”结算;社会帮扶高质量,在原有219家帮扶单位(含企业及部队)真心真情帮扶寻甸的基础上,又新增6个行业各16家单位分别对口帮扶寻甸16个乡镇(街道);饮水安全保障高质量,174个行政村农村饮水全部达标;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自然村道路通达率,行政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动力电覆盖率、村学校、卫生室网络宽带覆盖均达100%。2017年寻甸县5.17万人达到脱贫标准,113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前,已向国家申报贫困县退出评估验收。

2018年昆明计划10万贫困人口脱贫,189个贫困村出列,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巩固脱贫成效。具体措施包括扎实推进精准施策,提高精准帮扶水平,实施精准管理,严格开展精准考核。

胡江辉:东川区今年底86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

东川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江辉,就东川区脱贫攻坚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胡江辉介绍,东川是深度贫困地区,是昆明3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之一。全区共有7个深度贫困乡镇街道,86个深度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22户104368人,已脱贫16408户59183人,未脱贫13614户45185人。同时东川是革命老区、地质灾害隐患区、老工业地区。

2017年,东川区脱贫目标已经全部达成。2018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要求,东川区确定了“一房两业”的攻坚重点。一房,即安全住房。东川区属于云南9度抗震设防烈度三个县区之一。东川区从最难处抓起,启动了“保命房”建设任务,开工建设8509户29978人异地搬迁住房,以及26789户农村危房改造,预计将于4月30日前完成农危改工作任务,9月30日前实现异地搬迁住房全部入住。

两业,即产业和就业。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预计将于3月30前全部实现零就业家庭和零产业村组“两个清零”。在产业扶贫方面,围绕“资源走进农村,农产品走出农村”的要求,东川确定了“挖存量,搭平台,搞流转,建机制”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在就业扶贫方面,围绕“劳动力走出农村,对接市场,对接群众意愿”的要求,确定了“挖存量,抓增量,增岗位”的就业扶贫工作思路。

东川区还将通过实施“八大攻坚战”,通过实施“八大攻坚战”,到2018年底,将稳定实现农村深度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饮水安全、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86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东川区实现脱贫摘帽,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郭增敏:初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管流程

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增敏,就昆明市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郭增敏介绍,2017年农业部门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新业态,培育新主体,培育新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昆明高原特色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呈现了两个增加,两个巩固,三个突出。两个增加是,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17亿,增长了6%,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

两个巩固是指世界春城花都的地位得到巩固,花卉交易量持续增加,同时巩固了农业产业化,新建8个都市农庄。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宜良县成为全国试点,安宁市获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县。二是突出抓大健康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三是突出抓农业会展经济,第十三届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

昆明市农业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抓好农村改革,尤其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土地经营承包期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农业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好才能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郭增敏说,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追溯体系建设,加强质量监督,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通过初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管流程,2017年农业部抽检昆明市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7.5%。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可控的,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是有保障的。”

左广:滇中新区要做改革创新先行区

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滇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左广回答记者提问。

左广介绍,云南滇中新区是国务院2017年9月7日批复设立的第15个国家级新区,初期范围规划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官渡区的部分区域,面积约482平方公里。要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实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针对这一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任务。

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下,新区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4.43亿元,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730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79亿元,同比增长2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9亿元,同比增长19.6%(扣除特许经营权一次性出让收入35亿元,完成56.9亿元,同口径增长16.5%);招商引资到位内资1078亿元(含共享、融资类),其中工业招商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28亿元,增长48%;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含共享)。

今年是三年见成效的决胜之年,新区将从两个方面实现目标。首先要转变干部作风,让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座作为,同时在既有的体质机制中,有不太适应发展的地方一定要坚决铲除。另外一方面,在工作思路上,要把引进外来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今年是滇中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年,意味着要将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

据悉,此次昆明市两会期间,“直通两会新闻角”系列发布活动将会陆续开启,将邀请11位部门负责人,以及3位县市区负责人 ,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 乐诚弘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