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时政报道
【两会共同关注】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2018-01-30 07:57:5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 尹朝平 岳晓琼

云南网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全面建成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成为代表委员们谈论的焦点。

先扶“志”再扶贫

“身贫好扶,心贫难治,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克服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代表委员们认为,贫困地区贫穷的原因有很多,但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却是政策发力也无法立即攻克的难关,必须攻克这一难关,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吕燕玲代表认为,国家的扶贫脱贫政策再好,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如果抓不住、落不实、用不好,那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激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参与意识,提升贫困户的“精气神”。

提起脱贫攻坚,罗凤珍委员立即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绿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单、2017年贫困对象退出任务、2018年贫困对象退出任务。她认为,各方已经聚力,精准扶贫的外部投入是脱贫的辅助因素,贫困群众的自身参与是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外力主推,更需要依靠贫困群众的主体力量。

“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要点燃干部群众激情,激发其自我奋斗的意志和主动脱贫的意愿,也要强化激励措施,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

扶了“智”好扶贫

2018年,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怎么打?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集中力量打好 “十大攻坚战”,其中教育扶贫、素质提升直接与智力扶贫有关,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涉及到干部群众转变观念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智”,就是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信息流通渠道拓展等方面,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知识化农民,以开拓致富门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滇西片区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素质型贫困,职业教育在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罗进忠委员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把相关政策落实、落细、落小、落地。

“对农村的素质提升工程力度的加大,对农民培训以后,群众自发地接受这些实用技术来增加收入。”来自临沧市耿马县四排山乡的人大代表高庭中说,过去全乡的产业收入不到一亿元,而去年,仅甘蔗一项产业收入就超过了一亿,“秘诀”就在于科技知识推广和劳动力素质提升。

大家认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既可扶知,又可扶智,还能扶志,是最具有持续效力,也是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精准扶贫举措。

能脱贫也能致富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就会奔涌而出。

代表委员在讨论中普遍认为,要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最终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作为布依族的一员,来自罗平县鲁布革民族中学的何培妲委员,谈了她对扶贫的看法。她说,教育“百年树人”,一位双语老师影响众多学生,可把先进的知识、理念灌输给下一代,才能巩固住脱贫成果。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秀女收入最高的一年有十万左右,低的也有几千元。一根小小的绣花针可以改变一个女人、一个家庭。”罗珺代表在家乡发展彝绣产业,带动了当地上千农村妇女加入刺绣合作社。

大家认为,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只有抓好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早日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社会。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赵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