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省委、省政府做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策部署,是切实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省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福生介绍,围绕“到2020年力争实现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初步形成整车制造、零部件、基础材料研发生产、充电设施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的目标,全省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管理服务。
“我省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具备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杨福生表示,到2020年,全省将在工业硅总产能控制在130万吨以内的前提下,力争建成7万吨多晶硅、8.8万吨单晶硅及硅光伏产业链、硅电子产业链,全产业链消纳水电300亿千瓦时、投资达到800亿元,增加值达到310亿元,把我省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国绿色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制造基地。
发展绿色食品的云南作为
“云南立体分布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云南核桃具有仁白、饱满、香味浓郁等优良品质,是核桃中的‘上品’。” 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晖在发布中富含感情的描述,再一次将众人的目光聚焦到云南独特地理环境所造就的优质“云菜”“云果”“云花”“云茶”“云药”“云咖”等“云系”农产品。
“云南的农产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表示。而我省拥有立体的气候、优质的水源、高强的光照、清新的空气、优质的土壤,众多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恰为云南农产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巨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过去5年,云南农产品出口额稳居西部省区第一位。品牌建设扎实推进,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21个,有效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49个,斗南花卉、普洱茶、文山三七等一批区域性品牌初步形成。
而今,“绿色食品牌”的理念顺势而生。2018年,农业部门将开展产业结构优化、绿色生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绿色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品牌创建等五大行动,用工业化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品牌,努力开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新蓝海。
“我们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多样、生态高效’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王敏正介绍,农业部门将以规划引领为抓手,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产业,瞄准培育若干千亿产业的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多规合一”,着力打造“茶叶+花卉+生猪”的产业第一方阵,加快提升“蔬菜+中药材+核桃+牛羊”的产业第二方阵,重点培育“水果+咖啡+食用菌”的产业第三方阵,助推重点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的布局,与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五大工程”同步。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意在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加工技术创新工程则要搭建加工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平台,提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产品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培育茶叶、水果、中药材、咖啡、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市场开拓工程,是在巩固提升传统销售渠道之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专卖店,扩大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企业招商引资工程,目的在于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进入云南农业领域。
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我省将加大绿色品牌认证力度,力争2018年,新认证“三品一标”600个以上,有机和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面积分别增长10%和15%。为此,我省将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检测认证体系,同时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扩大“云系”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而“云系”产品的“绿色”将通过质量安全保障行动,让生产者有规可循,让消费者有路径可查看。“要落实《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体系,积极引导按标生产。”王敏正说,“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水平。2018年,率先在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追溯主体全覆盖。”
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个高原特色农业之一,核桃产业也将通过抓示范、建标准、推认证、促加工实现升级发展。“核桃是横跨木本粮油与优势经济林两大林业主导产业的主要树种。推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可以让云南广大山区群众‘走得出去’‘留得下来’‘引得回来’。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又一生动实践。”谢晖表示。
独特的自然禀赋给予“云系”产品“绿色”的核心竞争力,绿色食品牌的打造也将对环境的保护纳入题中之义。“2017年,我省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王敏正表示,2018年,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抓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在总结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逐步复制推广。
建设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云南探索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旺盛需求与医疗卫生条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显现,而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云南,成为众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其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将让云南成为满足海内外游客追求美好健康生活的目的地。
云南昊邦集团携手世界500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旗下GE医疗集团、世界500强赛诺菲与昆明科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多领域合作、绿地香港将在昆明建设“医康养”大健康产业项目、国家批准在云南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并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2016年首次发展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后,2017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15%,将实现规划确定的2400亿元目标。”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启相介绍,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去年新开工、续建和竣工产业化项目共计55项,总投资130.4亿元。
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今年,我省将大力发展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聚焦世界500强,高水平谋划重大招商活动,促进“云药之乡”提质增效,提升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拓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此外,发挥德宏、西双版纳、临沧等州市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成为聚集省内外优势资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健康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