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时政报道
他倒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
——追记丽江宁蒗县西川乡沙力村党总支书记杨大林
2018-01-18 16:11:2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我有点累了,先去休息。明天早上,我先起床做早点,你们多睡一会儿。”2017年12月8日23时许,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川乡沙力村党总支书记杨大林跟还在加班的其他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说完这句话以后,拖着疲倦的脚步,连自己在二楼的宿舍都没有上去,就到隔壁的值班室休息去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加班工作到凌晨2点多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都已经先后起床洗漱,却发现杨大林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做早点。于是,大家推开值班室的门进去,只见他已经浑身僵硬,永远地睡着了。

杨大林,这位年仅39岁的彝族汉子,在全县开展的“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连续奋战了整整250天以后,因劳累过度,累到在了村委会的值班室里再也没有醒过来了。

1月6日,中共丽江市委作出决定,追授杨大林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对待工作,他从不说“不”

他是一位讲信用、负责任的好主任

1月9日,记者来到沙力村采访,村委会副主任余文刚说,对待工作,杨大林从来都不会说“啊嗻”(彝语,意为“不”)。他是一位讲信用、负责任的好主任。

2004年,余文刚是沙力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不满26岁的杨大林提出竞选村委会主任,并向村民承诺,如果能够当选,他将不遗余力解决全村的通路、通电、通水问题。

沙力村委会地处海拔3000多米的小凉山,村民居住分散。当时,在全村16个村民小组中,还有三家村、杨家村、新明村、牛窝子、李家村、加吧村、远家村、竹林村和新华村等9个村民小组不通路、不通电,只有少数几个村民小组通水。

杨大林如愿以偿当选村委会主任以后,没有说一个“不”字,忠诚履行竞选承诺,自己贷款2万元作为通电工程的启动资金,很快解决了三家村、杨家村、新明村等3个村民小组的通电问题。紧接着,他又用父亲的工资作为抵押,贷款15万元,启动了修建从三家村到新华村的公路。就这样,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沙力村全部村民小组都通了水、通了电、通了路。

不忘承诺,忠诚履行岗位职责,杨大林讲信用、负责任,被村民誉为沙力村的“好主任”。

宁蒗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沙力村更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面对脱贫攻坚这项沙力村最艰巨的任务、最重要的工作,从4月2日开始,全面拉开“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的序幕以后,杨大林就一直奋战在沙力村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杨大林的家在县城干河子,到沙力村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然而,就是从4月2日到12月8日整整250天,杨大林都一直奋战在沙力村脱贫攻坚第一线,其中的200多天,他都住在村委会。

经过杨大林和其他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细致的工作,沙力村共精准识别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900人,51户建档立卡户、210人脱贫出列。

“光8号这天,我就给他打了6个电话布置工作。”西川乡党委书记毛顺发说,对于安排给他的每一项工作,杨大林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他总是亲力亲为,亲自完成,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对待困难,他从不说“怕”

他是一位有魄力、敢碰硬的好书记

采访中,毛顺发告诉记者,对待困难,杨大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虾马甲”(彝语,意为“怕啥子”),从来都没有说过一个“怕”字。他是一位有魄力、敢碰硬的好书记。

从古城区到宁蒗县城的二级路,在西川乡境内共有30公里,沿线6个村委会先后出现193户“两违”建筑,其中涉及沙力村12公里、59户。整治“两违”建筑,确保二级路畅通和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西川乡工作的一个难点。

“乡党委、乡政府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以沙力村为突破口,动员群众搬到离公路15米以外的地方居住,并把这个难题交给了杨大林。”毛顺发介绍,作为沙力村的党总支书记,杨大林没有半点推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面对“两违”整治这个天底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杨大林拿出魄力、敢于碰硬。他首先从自己“开刀”,第一个拆掉老父亲和两个兄弟的老房子,然后再拆除了村“三委”班子成员的房子。看到杨大林和村里的干部带头拆迁,村民二话不说也跟着拆了起来。

今年65岁的村民杨新明一家,原来就居住在公路边。公路改造成为二级路以后,按照村民的住房必须距离二级路15米的要求,他家成了搬迁的对象。“杨大林对我们很严,也很关心、很负责。”采访时杨新明告诉记者,杨大林生前不仅多次到他家做工作,说明住在公路边的危险性,还亲自帮他老俩口平整地基,送来急需的建房材料。

在困难面前,杨大林总是一边告诫自己“虾马甲”,一边想办法、出主意解决困难。经过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无微不至的解难帮困,如今,沙力村已圆满完成了全村59户人家的搬迁安置任务,为西川乡全面开展二级路沿线“两违”整治作出了表率。

牢记使命,忠实践行入党誓言,杨大林有魄力、敢碰硬,被村民誉为沙力村的“好书记”。

雨季来临,看到不少村民急需帐篷、塑料布遮风挡雨,他就开着自己的车子到市场上买来价值4万多元的帐篷和塑料布送给需要的村民。对于在建房中存在困难的杨八两等6户村民,他拿出自己的钱17万元,为他们垫付建房材料费,修建配套设施。

对待村民,他从不丢下一户一人

他是一位有情义、关心人的好后生

在沙力村采访,记者听到不少人家都这样说,对待村民,杨大林从不说“放弃”。他总是很细心、很关心大家,从来都不会丢下一户一人。他是一位有情义、关心人的好后生。

何干干是从沙力村牛窝子村民小组搬迁到宁利乡白草坪村委会6组的易地搬迁户。“刚搬过来住的那个地方,不通路、不通电。”何干干说,搬过来后,杨大林就带着村干部,帮他家修了一条1公里多的便道,还架通了输电线路。

2017年12月8日晚上9点过,就在杨大林去世前的几个小时,他还买了3瓶饮料、两个罐头到何干干家看望何干干80多岁的两个老人。回忆起那天晚上的情景,何干干悲痛地说:“杨大林到我家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的扶贫攻坚任务有点重,累死掉了’。并嘱咐我要关心老人,尊重老人。他还说,盖房子要保证质量,上下圈梁、抗震柱都要有。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建设,宅基地和房子的建筑面积都不要超标。”

“他叫我到他的公司放羊子,每个月给我1000元钱,每年还送给我10只羊子。他还帮我种了两亩草乌,养起了鸡。”马子干原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是杨大林帮助他家摆脱了贫困。

“大儿子建起了新房子,俩口子都出门打工去了。二儿子靠着养羊、种药材的收入准备到城里买房子。”小坪子村民小组村民杨阿各说,种药材的种子是杨大林给的,钱都还没有来得及还给他。杨阿各接着拿出一件迷彩大衣,感激地说:“这件大衣,也是杨大林给买的。他还给村里的40多个老党员,每人买了一件。”

为了不丢下一户一人,杨大林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党建+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的扶贫攻坚新路子。他通过带头注册成立隆欣黑绵羊养殖公司,带动村民杨新民、何露甲、何阿史成为养殖黑绵羊大户。他还帮助村里的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附子、草乌,发动沙家村、华新村、新明村、中梁子、杨家村的村民种植花椒。2017年,全村共有花椒面积4000多亩,实现收入300多万元。

情注彝山,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杨大林有情义、关心人,被村民誉为彝家儿女的“好后生”。

人物档案

杨大林,男,彝族, 1978年 9月出生,生前系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川乡沙力村党总支书记。2004年至2007年担任沙力村委会主任;2007年至2013年担任沙力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3年起担任沙力村党总支书记。2017年12月9日8时16分不幸去世,年仅39岁。

云报全记者 李秀春 和茜 康平

责任编辑: 武铭方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